4个故事告诉你中国旅游60年的转变

来源: 第一旅游网 作者: 2014-06-30 08:06: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听父辈讲他们的旅游故事:

  中国国旅(江苏)市场部营销总监朱倩回忆说,80年代,她以一名日语导游的身份进入国旅工作,当时国旅按照语言将部门划分为美语部、法语部、日语部等,而且很好玩的是,从同事的穿着、举止上就能分辨出是哪个语种的导游,比如穿着老头衫和凉拖的一定是美语部的,而穿着西装、打扮整齐的就一定是日语部的。

  “一个语种的导游常常受那个国家的影响很深,比如我自己是日语导游,这么多年以来我的穿衣打扮都延续着当年的习惯,夏天再热也不会赤脚穿凉拖,就连短袜也是这两年才刚刚尝试的。”朱倩告诉记者。

  公民旅游成为主旋律

  年代:90年代—00年代

  中国的旅游市场结构到了1990年后期又发生了一些改变—公民旅游起步了。政府开始允许中国公民出国探亲和旅游,没多久,中国内地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亚洲第四大旅游客源产生地。尽管国家对出境旅游尚有许多的政策限制,但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毕竟已经开始形成,中国真正的旅游市场开始兴起。

  从90年代末到00年代初,国内公民的包团旅游开始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导,当时市场上旅游产品单一,供不应求,整个国内的旅游市场是由旅行社占主导地位的卖方市场。

  和我们一起成长的旅游故事:

  现在国旅的一些老员工在忆当年时,常常提到,1991年的时候,南京就有旅行社开始组织出境旅游了,当时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可选择的目的地并不丰富,而且旅游费用非常高。

  中国国旅(江苏)新一代的掌门人孙兵提到说,“在那个年代,到东南亚国家玩一趟,要花三四万块钱,够盖一栋小楼了。但还是有人出去,多数都是江南的乡镇企业老板,没有visa卡的年代,他们就带着一捆捆的钱,到国外玩,然后买回来一大堆奢侈品。”

  散客时代迎来私人定制

  年代:00年代—10年代

  进入了21世纪,在经历了SARS和全球金融海啸之后,整个旅游市场的入境游业务逐渐萎缩,公民旅游持续升温发酵。2002年的时候,旅行社的整体营收中入境业务超过了一半,公民游业务只占不到一半的比例,而如今入境业务不到整体营收的1%,公民游业务占据了总体营收的96%。

  2012年之后,传统旅行社的包团游业务所占比重每年以25%-30%的速度递减,整个旅游市场完成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传统旅行社开始依据市场细分产品,私人定制旅游开始出现。

  未来可能经历的旅游故事:

  在贺岁片《私人订制》之后,这个词也开始频繁出现在旅行社产品的推荐理由里。中国国旅(江苏)的现任总经理孙兵表示,传统的跟团游开始转向自由行和深度体验游,这对传统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旅正在酝酿启动南京高端游市场。

  散客化背景之下,OTA的出现对传统旅行社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孙兵却认为,传统旅行社也应该有互联网思维,现在国旅已经成为携程、途牛的产品供应商,传统旅行社与OTA的融合将逐步把旅游从规模化向差异化的方向引导。

 

关键词:旅游,经济,奢侈品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雷扬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