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 北京市民讲述出境游惊魂一刻
三名外国男人,四个中国女人,对峙,十分钟。 陌生的外国面孔、听不懂的当地语言,银行卡被盗刷。当这一切真实的发生在出境旅游的北京市民韩霞和她的朋友们身上时,她说“我真的害怕了”。 “那十分钟,感觉无比漫长。”热爱旅游的韩霞在2013年“十一”黄金周和同事参加旅行社组团到捷克旅游,原本快乐的旅游在第五天出现了状况。 “根据旅行社第五天的出行计划,我们在游览过一个古镇之后,要在古镇自行解决午饭。我和同事都很喜欢品尝各地美食,所以就在中午游览结束后选择了镇子里一家还比较大型的餐厅就餐。”韩霞向记者介绍说,就餐结束后,她习惯性地到收款台使用信用卡结账。 “刷卡的过程中,由于领队打来电话催我们赶快集合,我就没有核对刷卡金额,直接按了密码,之后服务员也没有给我签字的刷卡单。”韩霞说,“挂断电话后,我猛然回忆起似乎多刷了钱,换算过来这个人民币将近800多元,这时候我有点着急了。” 找当时刷卡的服务员、要求出具刷卡单——这是韩霞的第一反应,但刷卡服务员以正在给其他客人服务为由久久不露面,其他服务员表示找不到刷卡单了,然后不再使用英语与韩霞交流,而是用韩霞完全听不懂的当地语言。 接下来的事情,更令韩霞意想不到。几分钟后,从后厨走出三个体格健壮的当地男子,也就有了最开始对峙的场景。面对这样的局面,韩霞和另外三名女性团友立刻打电话给远在停车场等候的领队,而领队的答复则让她们更加惊慌——“即使是真的盗刷了,到了当地警察局也是立不了案的,一般不管”。 “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破财免灾’吧,赶紧撤。”说到这里,韩霞笑了笑说,“当时感觉我们像做了坏事似的,赶紧小跑着出了餐厅。” “回到旅游大巴上,我向领队详细讲述了事件过程。领队给我们全体团员一些建议:首先,涉及钱财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分心,因为出境还涉及到汇率换算的问题;其次,要大概了解当地民风、经济水平,尤其到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地区,更要注意,比如我遭遇盗刷的古镇就属于捷克经济不发达地区;最后,就是人身安全比财产重要。”韩霞说。 近年来,选择在出境游的国人越来越多,但回顾2013年,仅在6月份一个月内就发生了多起中国人出境旅游遭遇意外的事件:6月2日,北京女大学生在香港遭遇强奸;6月23日,10名外国游客在巴北部吉尔吉特南伽帕尔巴特峰的营地遭武装分子暴力袭击死亡,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10名外国遇难者中有两名中国人、1名美籍华人。 对此,著名旅游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向记者介绍说:“从旅游者的角度考虑,旅游安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旅游体验中的安全,比如登高、攀爬等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安全生产的问题;二是旅游交通安全;三是外部环境安全,比如海啸、地震、战乱等具有不可抗性质的安全问题。” “保障旅游安全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游客的文明程度有待上升;从经营者角度也要把安全性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旅游车辆、设备都要严格按照安全流程操作。曾经轰动一时的埃及热气球爆炸事件就是没有按照安全流程操作导致的。”刘思敏在谈到如何防范旅游安全事故时,向记者强调说。 此外,对于以保障游客权益而问世的旅游保险,民众的态度似乎也是“不买账”。 “现在很多民众旅游不买保险,我注意到其实是有一种买保险不吉利或者自己不会遇到危险的侥幸心理,我觉得应该破解这种心理状况,建立正确的旅游安全观念。”对此,刘思敏进一步解释说,“旅游的相关保险本身不是一个保障机制,而是一个救助补偿机制,是一个防止事故后对游客造成巨大冲击的安排。” 据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国家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专家组组长郑向敏介绍,旅游保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理赔过程中,旅行社和事故发生的旅游企业相互推诿、扯皮,游客的索赔程序繁琐且艰难,往往不尽如人意。游客的旅游保险理赔尴尬依然是影响2013年中国旅游安全的又一消极因素。 据悉,面对民众对于旅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高度期盼,我国近年来已经开始着手落实相关工作。新近出台的旅游法就对旅游安全进行了专章规定,对于“旅游安全监管职责”、“旅游应急管理”、“旅游经营者的安全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
关键词:旅游,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