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北古长城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06 16:3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乾隆皇帝不识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为了防御北方匈奴人的进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士卒、民夫,把以前诸侯国修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大规模增修扩建,修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半岛的万里长城。

  在河北北部,秦长城基本上沿用了燕国时修筑的长城。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其后的西汉王朝继续沿用秦长城。河北北部的燕、秦、汉三代长城走向虽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一致,都经过了围场、丰宁、涸源、康保等县境内。

  1752年(乾隆十七年)秋天,乾隆皇帝在设于今河北北部的木兰围场行围打猎时,发现了古长城的遗迹。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拨乡的岱尹梁,现在还有当时乾隆皇帝立的“古长城说碑”。

  乾隆皇帝亲手在碑文中写道:“木兰自东西延袤数百里,中横亘若城堑之状,依山连谷,每四五十里辄有斥堠屯戍旧迹。”从这句碑文可以看出,当时的长城遗迹是十分明显的。乾隆皇帝询问随猎的少数民族王公,他们都回答是“古长城也”。面对古长城,乾隆皇帝十分困惑。他在碑文中写道:“夫蒙恬起临洮而属之辽东者,今其城犹存,乃去此数百里而南。”意思是秦朝修的长城今天仍存在,不是在此处南边数百里的地方吗?

  乾隆皇帝固执地把明长城认作秦长城,对眼前的长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碑文中发了一通不着边际的议论后,以“天地自然生此,所以限南北也”、“夫天地既生此以限南北,则秦之为长城益可笑矣”打了圆场。

  东汉的“墩台长城”

  进入东汉以后,北边的长城大部分已不能利用,不得不修长城和其他防御工程。东汉因国力不足,已无力大规模修筑长城,因而修了一道特殊的防御工程。它的最大特点是,有时是长城墙体,有时以墩台的形式出现,遥遥相望,互相衔接,构成时有墩台、时有长城的防御体系。史学界称之为“墩台长城”。

  《中国古代长城遗址调查报告集》详细记述了这条特殊长城在河北所经过的县乡。它从今内蒙古宁城县境进入河北北部后,分为两支,经过承德、隆化、滦平、丰宁四个县,所在位置比燕秦长城南移一至三百里,使河北北部大片土地由塞内变成了塞外。

  现在在隆化县郭家屯一带保留一大段长城墙体遗迹,其他乡镇保存有79座墩台。在滦平县境内也保存数十座墩台。距今承德市区几十公里的中关、西地、滦河镇等地就有墩台遗迹。东汉时,戍边士兵就驻守在这条“墩台长城”线上,有情况时用烟火传递军情,防御乌桓和鲜卑的进攻。

  燕山中的北齐长城

  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后,河北全境属于北朝。在北齐时期,今河北境内又有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活动。

  东魏末年,权臣高欢死后,其子高洋当上了宰相。550年(天保元年),高洋让东魏皇帝“禅让”,自己当了皇帝,把国号改为“齐”,史称北齐。北齐的首都邺城在今河北临漳西南,疆域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北齐时,厍莫奚、柔然等北方游牧民族经常侵扰,燕山以北已是厍莫奚人的天下。为了保证北境的安全,高洋下令修长城。

  555年(天保六年),北齐征发180万民夫,修筑从今山西大同到今北京居庸关的长城。556年,北齐继续修筑长城,向东一直修到大海边。这条长城,从燕山丛中穿过,其中很大部分就在后来的明长城所经之处,可称为明长城的前身。与东汉“墩台长城”相比,长城线又南移了一到三百里,今河北北部又有大片土地由塞内变为塞外。

  草原上的“金界壕”

  辽、宋两国曾以河北中部的白沟河为界,南北对峙,但未在河北境内筑长城。

  金国把南界推进到秦淮一线,今河北成为内地。当蒙古在北方草原兴起,金国受到威胁,修筑了规模可观的长城。

  金国的长城大部分修于金章宗在位期间,即1190年至1208年。金长城分为两道,一道在黑龙江沿岸,长约千里;另一道从今陕西经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到黑龙江,长3000多里。金长城又称“金界壕”。金界壕从内蒙古东部进入河北省北部,拐了一个弯又伸向内蒙古大草原。在丰宁满族自治县草原乡,有10多公里的金界壕遗迹。界壕南侧的老骆驼场,有一个很大的四角城遗址,即当时的边堡方城。

  至明朝,一条最为雄伟壮丽的砖石长城被留在了河北大地上。明长城世人皆知,在此不赘言。

关键词:河北,古长城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网
责任编辑:崔梦琳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