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的由来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06 16:2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喜峰口的故事喜峰口,《水经注》称兰陉。宋、辽、金时称松亭关。陆游那“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的诗句,就是对这片土地的呼喊。后又因父子“喜逢”此口,称喜逢口。元代诗人许有壬《喜峰口》诗序云:“滦阳驿北四十里有双冢,世传昔有久戍不归者,其父求之。适相遇此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遂葬于是。因谓之‘喜逢口’,亦犹望夫之有石也。虽莫究其世代、姓氏,而其言有足感人者,故作是以记之。”其诗曰:“儿寒解衣重抚摩,儿饥推食孰忍呵。长成与国远负戈,一去不返当如何。去时云戍东北鄙,直出榆关度辽水。白头郎罢与影俱,岂惮关山千万里。天教此地适相逢,父曰‘从天坠吾子’。笑疲乐极俱殒身,谁谓情钟遽如此。官家开边方未已,同生又别宁同死。山云漠漠风飕飕,山头双冢知几秋?当时不忍一朝别,今日翻为千古愁。犹胜贞女化为石,终古孤身双不得。清江形影日悠悠,行人一去无消息。”

  滦阳驿,元代以前旧址在今迁西县三屯营西岭。其北的“双冢”,在今喜峰口关喜峰山(龙头山)长城南侧石壁悬崖上。后来当人们拜谒“双冢”,走到关前,抬头向山上寻觅之际,惊奇地发现,迎面自东向西绵延的崖壁上,竞均匀整齐地突现出“喜”“峰”“口”三个自然石崖,这比山上的“双冢”更加醒目。真乃神力造化,天然命名。“喜峰口”之名便不胫而走。

  “喜峰”之称,明成祖迁都北京后遂正式使用。景泰年间,永平府副使姜永留诗记《喜峰口关》曰:“自古名关说喜峰,岩岩非豹亦非熊。悬崖松影遥摩汉,绝顶泉声半入空。北抵烟沙通塞北,东连山海接辽东。可怜秦世防危策,万里长城绝域中。”

关键词:喜峰口,悬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网易
责任编辑:崔梦琳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