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拆迁现3万块明城墙砖 官方称将无偿回收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10 09:0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城墙砖上清楚地刻着责任人名字。

  这些“城砖楼”用了大量的明城墙砖。记者李冲摄

  “在秦淮区尚书巷附近,最近由于征收拆迁,意外发现了一些用明城墙砖砌成的居民楼,砖上还刻有砖文,城砖数量惊人。”昨天,有南京市民在网上发帖爆料。随后,扬子晚报记者赶往现场探访,发现共有5幢用城墙砖建成的老房子,它们大概建于上世纪50年代。对此,南京城墙管理处的专家称,这一带的墙砖的确是600年前的明城墙砖,数量预计在三万块左右,已在“监控”范围内,近期将入场进行城砖回收。据悉,这个地块的城墙砖数量,达到现有库存一半多的量。

  网友发帖

  拆老房子时惊现老城砖担心遭到毁坏呼吁保护

  昨天,南京一市民在网上发帖称,由于征收拆迁,在秦淮区尚书巷发现几栋老居民楼,楼体全用城砖砌成,城砖上还有明显的“府、提调官”等标志,整栋楼高两层,初步估计用砖达数万块。发帖人表示,这一带面临拆迁,很多居民担心宝贵的老城砖会因为机器的介入而遭到损毁,呼吁文物部门前来勘查登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这些铭刻着明城砖特有标志的文物历经600多年的风雨,十分可贵,值得我们加倍保护。”发帖人发出的深情呼唤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记者探访

  5幢楼都用了城墙砖当地居民还不知其价值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到现场寻找这处由城砖建造的老房子。辗转寻觅,终于在解放东路与八宝东街交会处,发现了网友所说的城砖老楼,此处位于尚书村,外围有两栋老居民楼,被改成了门面房,都是两层小楼。这些门面房以南及后面,还有另外三栋老楼房,附近有人在忙着卸门窗等木制品。就是这5幢楼是用墙城砖砌起来的。从这些房子侧面没有被水泥和白灰遮盖起来的地方,可以明显看出来是由带有砖文的青砖堆砌的。城砖上有着各种细小的文字,写着类似于“吉安府”、“提调官”、“造砖人”以及各种姓名等标志。

  一位姓侯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并非这里的原住居民,只是租了店面做服装生意。侯女士对这个楼房是否为城砖建造其实并不太知道。另一家小卖铺的阿姨说,在这里卖东西已经二十多年了,虽是自己的房子,但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盖的,“那些上年纪的人可能知道的多一些。”

  在八宝东街修理自行车的潘大爷是南京的老居民,也一直住在这附近。他对记者说,附近很多房子都是城砖建的,大概建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带的砖来自于拆城墙的砖,那时从月牙湖光华门到通济门一带的城墙都被拆除了。“那时候的人们也没有文物保护意识,但是现在引起了文管处的重视,在2002年拆迁的时候,他们就曾经派人过来回收城砖。”潘大爷说,现在文管处每天也都有人过来看进度,等拆迁办的人将瓦片以及窗户等拆完之后,专业的回收人员就会过来拆这些砖。“那些瓦片不是文物,是后来建造的。”潘大爷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城砖的历史价值,或者不重视,当年这里并不是门面房,后来将房子变成门面房,要开窗户、开门等,估计也损坏了不少城砖。

  城墙专家

  确定为明城墙砖估计有三万多块

  将回收用于修缮城墙

  “尚书村这一带的明城墙砖,已经在我们的监控范围之内了。”南京城墙管理处工作人员曹方卿对记者说,这些砖头就是600年以前明代的城墙砖,有五栋楼,城墙管理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对这些砖进行了粗略统计,数量达三万块。“我们去现场进行查看,盖房子所用的砖,也并非全为城墙砖。”曹方卿告诉记者,相比普通用砖,明城墙的砖块都比较大,每块砖都接近四十斤,厚度是一般城墙砖的2倍左右,长度在40厘米左右。

  城墙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等拆迁办将屋顶的青瓦以及门窗、木料等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清理结束后,将由城墙管理处专业人士负责对城墙砖部分进行拆除和回收。目前管理处已经提前介入到了明城墙砖的保护中,每天有人到现场勘查,避免其遭受破坏。”城墙管理处的曹方卿对记者说。

  然而,随着逐渐回收,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城墙砖已越来越少了。曹方卿说,不仅如此,回收起来也存在一定难度。“散落在民间的明城砖,只有等到危旧房改造时才能回收。”曹方卿说,获知城墙砖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在拆迁办进行拆迁时,发现老城砖会向文物局报告,其次,城墙管理处的人也会在老城区和拆迁区转,发现城砖即进行回收,当然,最普遍的做法是市民的报告,此次在尚书村发现的这批,便是来源于此。

关键词:南京,城墙砖,文物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崔梦琳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