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烤验”:英国铁轨变形 德国公路晒裂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印度共有1453人死于热浪,其中南部安得拉邦最为严重,热浪共造成该邦1157人死亡,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447人。5月为印度热季期间最为炎热的时节,高温一直持续到深夜。白天骄阳似火,路上鲜有行人。记者注意到在一些树下常常会放有两三个陶罐,不时会有人前去喝水解渴。一位新德里的朋友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一时节,人们尽量避免白天出行。 今年,日本流行一种“冰围巾”。这种围巾用特殊材料缝成长条布袋,里面放入经过冷冻的制剂,戴上令人立感清凉。根据日本环境省制订的《中暑环境保健手册》,室内温度超过28摄氏度时,要使用空调、电扇降温。外出时,建议打伞或戴帽子,避开太阳直射和剧烈运动。日常饮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防止脱水。 美国国家气象局建议人们警惕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注意自己和家人是否出现了疲乏、中暑、热衰竭、肌肉痉挛等征兆,必要时及时就医。天气热得出奇,住在洛杉矶郊外的老太太萨米恹恹地躲在家里看电视。突然间,电话铃声响了。“萨米,还好吗?”话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是社区活动中心的管理员打来的。“这些日子气温太高,最好减少户外活动,多喝些水。”在西部许多城市,无家可归者避难所、社区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开辟了专门的消暑中心。 单独的高温天气不足以成为全球变暖的征兆,但极端天气频发,预示着全球气候在变得不稳定。 意大利气象部门专家分析,意大利的新一股热流源自非洲的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始发地温度高达48至50摄氏度,经过地中海时海水增加了其湿度,这股巨大的火舌逐渐北上吞没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及法国南部地区。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指出,英国炎热的主要原因是受高层大气中喷射气流异常的影响。喷射气流是指北半球一股在高层大气中自西向东高速流动的气流,由高低纬度地区的温差而产生。通常在夏季,喷射气流会将大西洋湿润的气流带向英国和欧洲大陆。但是,今年的喷射气流却比较温和,无法突破大西洋上空的高压气团,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较弱,根本无法继续向东前进,造成了高温炎热的局面。 德国波茨坦气候变化研究所教授弗里德里希—威廉·格斯滕格贝尔认为,单独的高温天气不足以成为全球变暖的征兆,但极端天气频发,预示着全球气候在变得不稳定。过去30年,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发生比例在升高。过去60年,德国的气温上升超过了1摄氏度。 印度气象部门分析,西北部热风强劲,反气旋导致的空气下沉等,是今年印度高温天气持续长久的主要原因。 日本气象预报人员森田正光曾提出,日本正迎来“千年猛暑的时代”。今年,来自太平洋和青藏高原的两个高气压共同造就了日本的酷暑。某些地方的暴雨必然伴随其他地方的酷热,这是气候的“补偿性”特点。从长期来看,未来的夏天有可能变得越来越热。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端天气并非例外,而是惯例的星球上。”美国气象专家雷努表示,他并不否认人类对地球气候带来了影响,但不同意人类活动引发气候剧变的说法,因为今年的天气总体来看还属正常。“人类记录气候的历史不过百年,而想想地球的年纪,我们看到的不过只是一段时间而已。”(记者史克栋、白阳、黄发红田泓、吕鹏飞陈一鸣) 观点 气象学上,气温达到或超过35摄氏度时称为高温,高温天气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温度较高的炎热天气。确切地讲,这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气象学家们认为,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很复杂,但副热带高气压系统无疑是高温天气持续出现的直接原因。副热带高压系统实际上就是位于地球南北纬30到35度地区的暖性副热带高压带,是影响我国夏季雨量、雨带变化和高温天气持续时间的主要天气系统。这个高压带是全球性的,全球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的地区,都会出现高温少雨天气。 就我国今年出现的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而言,气象学家分析,与往年相比,今年控制我国南方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而且位置偏北偏西,它与亚洲中纬度的大陆高压系统携手,共同控制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和西北大部地区;加之同期影响我国的北方冷空气势力偏弱,所以高压系统得以长期“安营扎寨”,使其控制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可以说,副热带高压就是全球出现高温天气的元凶。 还有人认为,今年全球持续高温天气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但目前还没有发现相关证据支持。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大气环流特征来改变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 但就目前的认识而言,还不能说某一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全球气候变暖直接造成的。但由于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多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可以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高温天气出现的间接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今后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包括高温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会有增多的趋势。 高温天气的蔓延,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例如,城乡用电量和用水量等会明显增加,部分地区的旱情持续蔓延等。公众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预警,及时采取防暑防晒降温措施,防范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 |
关键词:高温,印度,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