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音乐节:蛋糕做大后的纷扰
“只要能享受到好的音乐,乐迷不会管是谁主办!但今年确实有些失望。”每年都来参加张北草原音乐节的乐迷周磊如是对记者说。 算起来,刚刚落幕一周的张北音乐节,度过了自己的第五次“华诞”。五年来,它的举办从首届的备受争议,到之后的逐步完善,直至第三届30万人次的观众高峰,张北草原音乐节已然成为国内众多音乐节中的著名品牌。今年,不少一直以来都挚爱并关注着这个节日的乐迷发现了它“悄悄改变的容颜”:舞台数量从四个减少为两个,知名乐队数量锐减、摇滚气质变淡、票价在涨、商业味道扑面而来———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其实绕不开今年音乐节主办方“操刀易主”的话题——— 张北县“甩开”创办之初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的“小伙伴”,改与实力更强大的阳光媒体集团等公司合作,虽然原主办方之一河北颐新文化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也被列为今年的主办方,但其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是挂名,并没有实际参与。 大厨的改变必然带来菜品味道的改变。这就为无比热爱这个节日的乐迷们带来担忧:这个声誉日隆的摇滚音乐节,还会继续风靡下去吗?张北县委县政府辛辛苦苦创下的这个品牌,还会无悔地坚挺下去吗?出于对这个节日的关爱,记者对张北草原音乐节做了相关采访。 (记者 崔哲) 乐迷:阵容缩水票价却上涨 今年的草原音乐节设有一个主舞台和一个电子舞台,邀请到崔健、苏打绿、谢天笑、MONO(日本)等国内外40多个乐队参加(往届多的时候达到60多个)。其间,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多位乐迷,得到他们对这届音乐节的不同反馈。其中,今年的音响、乐队演出换场调音间隙明显缩短等方面,受到乐迷肯定。 与此同时,记者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由于本届音乐节采用以摇滚乐为主,流行音乐、民族原创音乐和轻音乐并存的新形式,让一些摇滚乐迷不买账。来自张家口的一名女高中生每年都来音乐节,她说:“今年有些乐队属于轻音乐或是轻摇滚,不够摇滚,玩儿不起来”。来自北京的大二学生小杨举着“不摇就滚”的旗帜,他们的乐迷团队一共有100多人,他也表示,今年的摇滚风格不是很重,整个气氛延续不下来。 不仅如此,小杨表示,“今年只有一个(主)舞台这一点就让人接受不了。”一位来自燕山大学的乐迷也抱怨说,主舞台乐队调音的时候,他们只能在台前干等着,而且与往年大多持续到后半夜相比,今年主舞台最晚在十一点就结束了,不够尽兴。 一方面是演出阵容的缩水,另一方面,记者采访到的几位乐迷几乎都提到了“票价上涨”的问题。据了解,去年的单日预售票价是120元,三日预售套票为300元;今年单日预售票是150元,现场购买是180元/张(通票500元)。小杨告诉记者:“作为喜欢摇滚的乐迷,我觉得只要能让我们欣赏到与票价对等的演出,涨价也没问题。但今年这个样子,让人失望。” 业内:以往没有冠名先例 本届音乐节另一个显著变化是首度冠名了商业品牌,主办方除在音乐节现场划分出生活区、观演区、游乐区等区域之外,还为该饮料品牌设立专门区域进行产品展示和销售。而在现场,不止一位乐迷向记者表示,他们感到这届音乐节商业味道浓了。来自北京的乐迷张清告诉记者,主舞台演出中,糖衣娃娃乐队甚至在演出结束时当场感谢冠名品牌。他认为这是对乐迷的不尊重,并感叹这届音乐节“变味儿了”。 张北音乐节的初创者之一、北京国诚共展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一凡告诉记者,前几届音乐节,也有企业来谈过冠名的事,但被他拒绝了,“你看国外那些成功的音乐节,有赞助是可以的,但不能冠名,因为音乐是真实而纯粹的,不可以被商业污染。” 近年来国内户外音乐节如雨后春笋般方兴未艾,却也都面临如何在纯粹的音乐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进行平衡的问题。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北音乐节是否必将走上一条商业化的道路?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音乐节策划人。据其所知,国外的音乐节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商业化,但具体到为音乐节冠名这样的做法,并无先例———“全世界的知名音乐节,除了商业品牌自己办的之外,在音乐节前面冠上商业品牌的名字,这种情况是没有的。” 他表示,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也会给音乐节自身带来危险,“在国外,不少音乐节由于过度商业化就被乐迷抛弃了,这样的教训有很多。因为大家来音乐节不是买东西的,而是来体验那种氛围。”“也不是说音乐节必须要拒绝商业,乐迷们来这儿肯定会购买必备的用品,如果结合得融洽的话,乐迷会比较喜欢,如果结合得生硬,会让乐迷感到不舒服”,这位人士提醒,音乐节应该聪明地而非简单直接地商业化。 旧主:为何另觅新人? 今年音乐节的宣传海报显示,主办方为阳光媒体集团、北京阳光新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天下女人网以及河北颐新文化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河北颐新)。据了解,河北颐新其实是最早参与音乐节主办的企业之一,但其董事长葛阳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交给政府今年新提出的“800万元办节保证金”,公司此次仅为挂名,并未实际参与。 葛阳将一份今年3月就已做好的“第五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工作方案”拿给记者看,其中包含了音乐节演出阵容、宣传、安保等详细方案。葛阳说,我们原想在第五个年头的时候把音乐节办成一个盛典,同时把音乐节和户外用品交易会这两个项目结合为一个盈利点,“音乐节办了四年,也该挣钱了”。 但计划未能赶上变化。葛阳告诉记者,张北县政府在今年年初着手发布张北草原音乐节的招商信息,并于3月份在北京举办了“招商评估会”。至此,他们今年与该节不再“紧密合作”。葛阳回忆说,2009年,时任县委书记的李雪荣邀请葛阳和刘一凡到张北县,一同探讨发展地方经济的方案。葛阳、刘一凡提出了搞“张北草原音乐节”的设想。为了规范双方的合作关系,葛阳和刘一凡以其所投资的‘北京国诚共展广告有限公司(音乐时空杂志)’的名义于2009年5月26日与县政府签订了《张北草原音乐节合作协议》。合作时间为10个自然年。 主办方:寻求更有实力的“伙伴”? 到底是何原因使得双方的合作难以继续?在采访期间,记者接触一些知情人士,听闻某些未经证实的说法:在此前某届音乐节的时候,当地政府承担、解决了大量票务销售的工作;而音乐节举办期间,全县包括乡镇的公务员、教师几乎是全体出动,配合期间的工作。这种说法认为,张北音乐节已经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沉重包袱,致使当地想要寻求一个更有实力的合伙伙伴来减轻身上的负担。 就相关问题,记者辗转联系上当地负责该节的相关领导,被告知“顾不上(接受采访)”,并建议按照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来写。不过,记者找到一篇题为《详细解读张北县草原音乐节火爆张北小城的背后》的新闻报道,该报道发表于2011年音乐节举办之后,其中提到:“在距离音乐节开幕的日子愈来愈近的时候,张北县政府部门却发现主办方筹备的速度十分缓慢,迟迟不见有任何动静,甚至还表现出了停办的迹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果断作出决策,主动出击,提早介入,把整个音乐节的举办筹备工作完全接手过来。政府从各县抽调了50多名干部,成立了100多个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到音乐节开幕当天,全县投入到音乐节现场的机关干部职工达3000多人,加上安保等各项工作组成员一度共达到万人以上,以应对每天数十万的疯狂乐迷。”这篇报道也许从某些方面反映出第三届音乐节时张北县政府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状态。 葛阳表示,这四年双方总体上各自所承担的工作比较平均、可以说是各占一半。我们在音乐资源方面的付出,也不是钱能衡量的。但他认为,不管怎样,音乐节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比如施工、通讯这些是系统工程,供电、卫生、防疫、消防则是团队在作战,这些没有政府的支持根本做不到。 结语 张北草原音乐节总顾问李宏杰认为,每个主办方都有自己的思路,音乐 节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气质,今年的主办方可能是在尝试着创新,这个出发点是好的,至于效果如何最终还是乐迷说了算。但作为国内成长最迅速的音乐节之一,它如今在国内音乐节中的地位来之不易,无论谁来办这个音乐节,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应该珍惜它的品牌价值。 办好任何一个节日都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能否本着从音乐的角度出发,珍惜已经拥有的良好口碑、已经闪亮的明星招牌和已经拉动火爆的当地经济,让中国的“伍德斯托克”长久地存在下去,的确需要主办各方认真地思索与实践。我们只是希望,每年的盛夏时节,都能“相约张北”! |
关键词:张北音乐节,张北草原,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