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邓庄镇:富起来的乡村 美起来的景
导语:邓庄镇大力推进以“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为目标的魅力乡村创建,将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旅游产业结合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衡水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打一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对于一个农业大镇来说,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改变脏、乱、差的局面,把每一个村庄变美、扮靓,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落实。 桃城区邓庄镇牢牢抓住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这一重大机遇,以撤乡建镇为契机,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实施,将环境改善与生态建设、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有力地改善了乡域面貌,促进了经济发展。 5月的桃城区邓庄镇,风轻雨润,绿意渐浓,生机盎然。 平整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直通农户;迎面而来的绿色将道路、村庄紧紧包裹;洁净素雅的农家小院,透露出桃花源般舒适的生活气息…… 以环境卫生整治为契机,邓庄镇大力推进以“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为目标的魅力乡村创建,将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旅游产业结合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乡村旧貌换新颜 曾经,“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是这里环境状况的真实写照。环境短板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了老百姓安居乐业。公路村村通,门外处处景,家里长流水,人人讲文明,是老百姓由衷的企盼。 环境要变美,不仅是群众的呼声,更是邓庄镇党委、政府的扎实行动。3月12日,全市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大会召开后,他们立即行动起来,清理沿街生活、建筑垃圾,清运已清理及历史形成遗留的垃圾,清扫街道、胡同,清洁墙面小广告,捡拾白色垃圾,粉刷树木及村庄墙面,一场“四清、一拾两涂”卫生环境整治拉开了帷幕。 大广高速与衡德路交叉口桥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大垃圾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绵延几十米。邓庄镇调配专门人力、机械,昼夜鏖战在一线,终于将垃圾带全部清除,继而把这里建成了高标准的大桥生态公园;东王庄村建立了包村干部监督、村干部统筹安排、村民积极响应的三级网络,对历史遗留的垃圾场集中处理;北苏闸村堆放在村主干道两旁的玉米,也一户一户移走…… 整治活动中,邓庄镇倾全镇之力打造绿化景观路街,培树精品示范村,实施镇区改造提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截至目前,仅镇区就已投入资金430万元,硬化路面4585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1674米,种植柿子树500棵,清除墙面小广告10000余条。 大刀阔斧的行动,带来了环境的巨变,也为身处其中的百姓带来了福祉。 宁静的镇区,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灵动。“我在许多地方干过。作为一个乡镇,像邓庄这样大动筋骨的还真不多见。今年修了这下水道,老百姓世代受益,这可做到老百姓心坎上了。”一位工人感叹。 “太阳能上房了,大水缸‘下岗’了,如今咱农村人也吃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欧家庄村民马进昌说,通过环境整治,不仅把村子打扮漂亮了,还把困扰全村这么多年的吃水问题解决了,大伙儿都叫好呢。 “路宽了,树绿了,景美了,推开家门往街上一走,这心里头别提多亮堂了。赶上这样的好日子,俺真想再活几十年啊!”速流村83岁的马宏旭老人的感叹,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乡村美起来人们富起来 “农民盼这盼那,最盼的就是拓展增收渠道,让腰包鼓起来。”因此,在整治环境卫生时,邓庄镇没有将目标仅仅定位于改善村容村貌,而是和生态建设、旅游产业结合,打造产业链,让农村美起来,也让农民富起来。 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里,鲜红的草莓配着绿色的叶子煞是好看,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游客们手挎竹篮,正兴致勃勃地采摘,“这草莓色鲜味浓,咬上一口,甜到心里”,“味道还在其次,单就这采摘的乐趣,就让人回味无穷”…… 结合自身优势,邓庄镇在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中找到了结合点。他们巧借衡水湖东风,积极弘扬“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以农家乐、农家游、农田体验等为主的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着力做精“农”字文章,通过建立规范的邓庄品牌行业协会,整合蔬菜、杂粮、蛋类、肉类等农产品资源,集中推出邓庄系列农产品,积极推进传统农产品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转变,延伸农村产业链,收到了十分可观的效益。 邓庄镇的“农”字经,不仅带活了整体经济,更撑起了农民的腰包。“以前纯靠种庄稼,没白没黑地干,一年下来顶多收入1万多。现在家里的10亩地租给了合作社,俺和老婆子就地给合作社打工,不多干活儿,一年还多拿好几万,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能挣钱,还不误照顾老人孩子,去哪找这么合适的工作?”东昊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宽敞的1号日光温室内,留仲村的刘玲俊和一起打工的张老汉一边干活一边念叨。这个温室占地10亩,单体规模据说在省内最大。东昊合作社拥有12个这么大的温室,算上蔬菜加工车间,占地200多亩,都是留仲村村民的承包地。“流转土地的农民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租金,许多人还就地当起了农业工人,卖了菜,还有毛收入的5%作为奖金。一个劳动力一年多收入两三万不成问题,这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合作社负责人说。 “不管是打造旅游重镇,还是生态强镇,我们都将其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邓庄镇负责人介绍,今后还将植树造林与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站在“一城两翼”实施“310”工程的高度,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荒地绿化、河渠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五大工程。在邓庄园区以东、衡德公路以南,重点打造建设千亩优质果品经济林示范方,以种植优质核桃、山楂、红树莓、樱桃等为主;在速流、留仲两村各建成一个以种植法桐、白蜡、国槐等为主的100亩高档景观苗木示范方…… 绿树掩映的邓庄森林资源面积达到4.68万亩,人均1.7亩林。不管是沿街柿子,还是千亩经济林中的核桃、樱桃,不仅美化了环境、创造了效益,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举多得,成为老百姓增收的新途径。 村靓人富心更美 什么样的乡村才最美?不仅是住上新房子,走上富路子,过上好日子,更是美在每个人的心灵,美在每个人的行动中。环境卫生整治中,速流等村设置了内容丰富的特色文化墙,把传统美德、文明新风、科普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将讲文明、树新风意识根植在广大群众心中,引导形成和谐村风。 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田家庄村的李福良已经走上街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了将卫生整治成果长效保持下去,邓庄镇制定了包括配备垃圾池、定期清运垃圾、雇佣保洁员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李福良是村里的保洁员,负责清扫几条主街道,每月收入600元,“拿不拿钱并不重要,看着村里一天比一天干净起来,俺心里头美啊!你看,这文化墙上都说了,好的环境不但让人心情愉快,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环境在逐渐变美,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大成村的李洪生亲眼见证了村民们文明意识的提高。“以前大街上垃圾遍地,人走到哪儿扔到哪儿。如今这油面路一尘不染,手里有个烟头自己都不好意思扔,要给环境抹了黑了,心里愧得慌。你看,小孩儿都知道把苹果核扔到垃圾池里。”说话间着,只见一个小朋友拿着苹果核正往垃圾池里扔。问其原因,他指指旁边的文化墙:“图上那个人就是这样做的。” “这《二十四孝图》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帮我们纠正自己的行为。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还有些欠缺,回去一定好好反思,规规矩矩地补上这一课。”在大成村文化墙旁边,一位中年村民久久驻足。 “这文化墙弄得太及时了。咱老百姓物质富裕了,精神上也有追求文明的迫切愿望啊”,站在大成村文化墙边,张泡庄的董景富边看边念叨,“往这儿一站,感觉整个人立马提升了一个层次,行为自觉地向那个标准靠拢。俺们村还没有这个,要是俺们村弄,自己掏钱也愿意啊。”言语间透出无限羡慕…… 环境卫生整治如火如荼、经济之翼傲舒长空,邓庄镇广大农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文化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记者 禇凤娜) |
关键词:邓庄镇,衡水,环境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