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对华签证区分地域 海外旅游应维护国人形象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0 08:4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国护照。(资料图片)

  李明波王希怡王璜主持人:李明波

  广州日报国际问题资深编辑北大三剑客

  新闻背景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左烨提议:“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低,免签国非常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了,可以按地区跟他们(外国)谈。”

  此番提议立即成了两会热门语录,有人表示北上广护照免签是搞特殊待遇,有人则认为可行,并称特殊待遇早已存在。

  有地域歧视

  李明波:一个国家制定对另一个国家的签证政策时,有一个重要依据即是对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如果经济发展水平差、人均GDP低,签证机构首先会认为对方是潜在的非法居留者。如果人均GDP高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均GDP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提议有一定道理。

  王璜:但反对者的声音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个提议理论上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这项措施带有严重的地域歧视。

  王希怡:站在外国的角度看,接受外国游客来本国旅游,首先考虑的是能带来多少经济收益,所以必然看中对方的经济背景。

  李明波:目前一个显著趋势是,中国护照的含金量正在提升。比如说目前泰国的落地签,牙买加等国的免签等。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也对中国护照的签证申请越来越宽松。

  王希怡:对,现在确实出现这个趋势。这个趋势恰恰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快速提升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说,中国人有钱了,外国政府不再像以往那样担心非法滞留问题。

  地域区别早存在

  王璜:在各国驻华使领馆的具体实践中,早就开始对地域区分“三六九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户口办理签证时确实已经开始享受一些便利。

  李明波:例如赴新加坡签证办理就有快捷与非快捷城市之分。北上广深等二十几个一线城市属于“快捷城市”,对于有这些户籍的申请人,新加坡往往会给予两年多次签证。

  王璜:这二十几个快捷城市里还分为“快捷五城市”及其他大城市。“快捷五城市”可以签出半年或两年多次往返,而其他快捷城市签出的是35天或是半年多次。韩国签证也是,北上广户籍申请人不用提供财力证明,而其他城市申请人就需要。

  抱怨护照含金量没意义

  王希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某些省份过去曾出现大量的非法滞留现象,拖累了该省份同胞,这些省份的签证拒签率非常高。所以外国领馆在处理签证的时候,本身是有考虑户籍地的问题。

  李明波:现在,有些东南沿海省份户籍的申请人,在申请国外签证时会非常麻烦,比如要缴纳更多申请费用、提供更详细的材料等。

  王璜:非法滞留不仅影响该省份的人,也影响了该省份领区的人。比如,广东领区签出日本签证,要提供的材料特别多,需要10万元现金存款和5万元保证金等。而在上海领区,却可以走简化程序,像注册医生、律师、会计师、五百强公司工作三年者、公务员工作两年者、有发达国家签证者等等,都不需提供财力证明。

  李明波:这恰恰说明不同户口所在地,申请同样国家的签证,事实上早已有很大区别。不过即便北上广能够获得签证优惠,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中国护照的“出国难”问题。

  王璜:对,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国其它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眼下还无法打动外国签证官。

  海外旅游应维护国人形象

  李明波:要想说服外国签证官给中国护照更多的免签或落地签待遇,根本做法还是要提升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尤其要做到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王希怡:有时不能怪别国签证手续严谨繁琐,也应该换一个立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他们为什么会有顾虑和担心?要提高中国的护照含金量,我们自己也要做一些事情,用我们的身体力行体现我们是受人欢迎的游客,别人自然会放松签证要求。

  王璜:最近出现多起中国旅客引起争议的事件,如中国游客在普吉的飞机上大打出手、清迈大学抱怨中国游客扰乱正常秩序等,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海外形象。

  落地签政策非永久性

  李明波:大家要明确的一点是,泰国目前对华落地签政策是可以取消的。这之前也有先例,如埃及以前对华也是落地签,但是很多国人趁机钻政策空子,埃及最后取消对华的这项优惠政策。

  王希怡: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与其抱怨护照含金量低,还不如从自身做起,多做些为中国护照争光的事情。

  李明波:事实上,我们的经济总量、外汇储备以及国际地位都今非昔比,不少国家对于中国发展成果还是认同的。譬如近年出国旅游、留学的人数大幅攀升,足以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提高很快。

  王希怡:一国对中国护照免签,实际上有利于其经济增长。这应该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我们期待着更多有远见的国家给中国护照更多的免签。

关键词:海外旅游,签证,落地签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崔梦琳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