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古镇:当之无愧的祠堂博物馆
传统的今昔流转 有祠堂的地方,便有守护祠堂的祠丁,虽然现如今的惠山祠堂群内,已经再也不见祠丁们的身影,但这些祠丁们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惠山泥人。相传当年惠山祠丁逾百户,然而祠丁收入微薄,难以维持一家的生计,为了补填家用,祠丁门开始用惠山当地的黑泥制作泥人,于祭祀或庙会时出售。至此,惠山泥人世代相传。 行云流水般的书法 惠山泥人最兴盛的时候,曾被作为贡品被献入清宫;几年前的惠山还有着“泥人一条街”的繁荣。如今,若不特地留意,几乎见不到泥人的踪影。几经寻访,我们终于在宝善桥以西的一间古居内,见着了以惠山泥人见长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柳成荫,17岁初中毕业便开始在这里学习泥人制作的柳成荫,已与惠山泥土相伴走过了54个年头。 在我们见到柳成荫的古居里,几名年轻人正在柳成荫的指导下进行泥人的学习和创作。这个政府牵头的文化抢救项目,已经开展了好几个年头。柳成荫和其他三位工艺大师,轮流来此教学,每人一周,“我们几个岁数都大了,即便是轮流授课,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但是转念想想,现在若不重视它,等它要消失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啊。” 惠山有名的泥人 从古居里出来,心情未免有些沉重,经济急速发展的今日,昔日的传统就算紧攥在手心,也时常如同细沙一般加速流走。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走在古镇的道路上,虽然是祠堂群,却依旧人来人往,没有宗庙之地想象中应有的肃穆。而行人中,除却来此游玩的外地人,也不乏无锡本地人,大概每日来惠山转转也是本地老人留下的传统。 一天是由惠山开始,自然也应由惠山结束。天空由淡蓝变为深蓝,人声消散,柔和的夜灯点起,本地居民三三两两的徜徉在石板路上,除却私语,只听得脚步声,大概吃罢晚饭后漫步于古镇,能够将这一天的疲惫轻易化解。这山水间的古镇也趁此呼吸吐纳,释放出清凉与静谧。 |
关键词:无锡|惠山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