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按照“创新、为民、开放、务实”总体思路,以太行山文化年为发展主线,全面推进文旅行业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一城两带十集群”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新格局,助力邢台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一、 突出龙头,以业态创新带动提质升级
一是推动高等级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加快推动信都区大峡谷、临城县崆山白云洞、内丘县扁鹊庙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临城县栖心湾旅游度假区、鹊山湖阿尔卡迪亚康养度假区提质升级。2023年谋划完成3A级以上旅游景区60家,建成河北旅游名县1家,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40个以上,建设重点项目40个以上,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5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60亿元,全面恢复到2019年水平。
二是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推进以营地、民宿、夜游经济等新业态为支撑的“一带两环多节点”城市近郊游体系,推出抱香谷、天梯山、浩盛晴三家标杆,计划年内营地建设突破20家。对曹演庄步行街区、清风楼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提质升级,打造沉浸式演艺、非遗互动项目、灯光秀等夜间文旅消费体验。
三是打造提升特色旅游品牌。推出彰显邢台优势资源特色的八大主题线路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和客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住宿品牌,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住宿体系。打造一批旅游美食地标、示范店、特色店,培育特色餐饮网红打卡地、特色商业街、美食集聚区,建设1-2个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推进百场惠民演出与景区景点深度融合,开发旅游音乐节,打造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演艺精品。
二、 强筋壮骨,以完备设施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一是加快文旅项目建设。依托省市金融机构搭建文旅+金融合作平台,“银企对接活动”“精品项目对接交流会”等活动,开展文旅产业大招商,谋划推进文旅项目90个,其中新建46个,续建44个,总投资257.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5.5亿元,同比增长23%。重点打造总投资12.6亿元的信都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太行山红色教育基地、太行野河湾乡村旅游度假区等36个亿元以上项目。
二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实施通景公路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旅游客运线路覆盖3A级以上景区,建设提升高品质旅游风景道90公里以上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40个。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观景平台、停车场、驿站、旅游功能服务区、应急救援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功能完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设市智慧文旅平台,编制了《邢台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建设方案》,初步预算总投资1412万元,通过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计划在2024年建成。推进旅游服务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旅游区域合作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深圳文博会等大型活动对推动“旅游+”的平台聚合作用,孵化打造新产品、新业态、新项目。
三、 叫响品牌,以立体宣传提升城市知名度
一是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开展太行山文化年系列活动,打造邢台市在“这么近 那么美”大品牌下的“玩转邢台”子品牌,宣传推广“喜花牛”品牌,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周末休闲目的地、最美自驾线路等畅销产品,放大“邢台游礼”品牌效应,以“邢台游礼”品牌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渠道。
二是扩大宣传营销途径。加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进程,推出邢台“旅游一卡通”,谋划加入“京津冀文化旅游一卡通”,在文化上互相借力,在旅游上互推互送。大力组织开展太行山文化年系列节庆活动,培育打造邢台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引爆点”和“增长点”。组织邢台市文旅企业推出景区门票半价、折扣等淡季优惠政策,激活旅游消费能力。
三是深化文旅融合形式。以举办邢台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太行山文化年为契机,推进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隆尧柏人城考古发掘、陈窑遗址勘探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目的地,完善提升平乡童车、内丘白瓷、宁晋工笔画、沙河玻璃等文化产业,形成具有旅游功能的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实现“文化进景区”和“景区秀文化”双向发力,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