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利民惠民 共创共建共享
正定:千年古郡尽展文明之美
行走在古城正定,大街小巷整洁干净,路沿抹平停车免费,直饮水机、共享轮椅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传统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人人能参与,文化自信挂在人们脸上……
2017年摘得全国文明县城桂冠后,正定县坚持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经过三年的加倍努力,2020年蝉联全国文明县城。
正定的城市文明,是获得感、是幸福感。近年来,正定县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接续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为民利民惠民、共创共建共享,科学恢复古城风貌,厚植文化根基,提升市民素养,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坚持为民利民惠民,提升群众幸福感
初夏,登上正定南门城楼,举目北望,古街古楼、古寺古塔映入眼帘,城市中轴线、天际线尽收眼底。
望着灯影交错中的一城繁华,山东游客周莉不由得对这座城市刮目相看,“不愧是全国文明城市,登城楼不用门票,所有停车场免费停车,乘坐观光车也不收费,让人很舒心!”
文明在细节中呈现。近年来,正定县委、县政府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常态化实施意见,按照“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彩”标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来正定的游客越来越多,停车压力日渐明显。在拆掉所有机关单位的围墙,免费开放内部停车位的同时,正定还抹平路沿石施划停车位、新建停车场,全城免费停车位达到4.48万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难。
强力推进拆迁拆违,最大限度为古城腾出公共空间,先后动迁24个片区、2942户居民、30个单位、13家企业,拆除与古城风貌不符的建筑,古城天际线和古建筑轮廓线自此一览无余。
与此同时,新改扩建常山公园、子龙广场等38个公园游园,形成开放型公共绿地;城市深处的609条背街小巷,全部改造提升,路面进行了硬化,街道、胡同实现了亮化;改造18条主干道,高标准建成河北大道、滹沱河景观大道等重点工程。
漫步在正定街头,还有更多细节让周莉印象深刻:干净整洁的街上,清扫车不间断高频次清扫;公共厕所里有空调、饮水机,还有体重秤、擦鞋机。就连街头和景区的休闲座椅也与众不同,座椅中间安装了小茶几,供游客摆放零食和水杯。
一个个想到人们心坎上的细节,彰显着城市为民利民惠民的不变初心,更构筑起了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有效恢复古城风貌,把历史融入生活
入夜,华灯初上。燕赵南大街的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前,仍有人驻足观赏。
温馨柔和的黄色灯光照进遗址内,清楚地展示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隔着玻璃墙,一边是静谧深埋的历史,一边是繁华的现代生活。置身其中,古今间自由穿越,让历史文化融入生活。
正定是一座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千年古郡。在古城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珍珠般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等38处文物古迹。正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被誉为“文物宝库、旅游胜地”。
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文脉,保护好古建就是保存历史。
为了传承古城文化,推动古城、文物保护成果转化,正定县提出坚持“原真性、完整性”,高标准编制《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等多项规划,按照“重保护、轻包装,重整体、轻干预,本真保护、突出重点、不盲目复建、不拆旧建新,让文物有尊严,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思路,启动实施了原址复建阳和楼、建设正定博物馆等24项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切实保护古城历史文化价值。
“正定的四个城门,保护方式各不相同,初衷却都是让文物‘活’起来,更加真实地走进人们生活。”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鹏说,在四个城门的风貌恢复中,南城门是包括月城、瓮城、东西马道的整体系统性恢复,东城门实行扣罩式本真保护,西城门和北城门则采取遗址公园保护,围绕城墙修建遗址公园,将城墙置于公园之内,旁边修筑环形道路,市民既可亲近遗址,又不损坏文物。
24项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工程高质量完工,千年古郡、北方雄镇历史风貌有效恢复,古建筑群在活化中实现了空间完美,“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90后正定女孩王昱颖,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工作。闲暇时,她总爱循着一处处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工程,探寻古城里的文物古迹,近距离感受正定的历史文化魅力。“最自豪的是,我们的文物古迹越来越有魅力和尊严,并且就在我们身边。”王昱颖说。
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自信扬在脸上
晚上8时许,古城的夜生活刚刚开始。过广惠寺,沿燕赵南大街向北走,街两侧王家烧麦、正定八大碗等各种名吃店铺,已是座无虚席。
姚记豌豆黄的小店,仅有一间店面,前来尝鲜的人却已排起长队。
“闻一闻,地道豌豆香,豌豆面和水,绝对无其他添加。”小店老板姚书利一口地道的正定话,讲述着他家几代人传下来做豌豆黄的老手艺。
距离姚记豌豆黄小店不足500米的阳和楼下,是市民和游客争亮才艺的群众大舞台。台上,有人一展歌喉,陶醉其中;台下,人们鼓掌叫好,笑逐颜开。
“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活动越多,人气就越旺,我这碗‘旅游饭’就吃得更香甜。”姚书利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
华服加身的夜正定古装巡游、荣国府里忆真定沉浸式演出、正定园博园的“盛世千古·梦回大唐”实景演出以及首届古城正定风筝节……
一场场全民参与的精彩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让夜晚的正定更加生机勃发。
近年来,正定县本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原则,创新性举办独具正定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古城文化内涵,激活宝贵遗产活力,促进古城风貌、文化文物特色优势快速转化成产业优势,让旅游产业成为了强县富民支柱产业、幸福产业。
2020年,正定接待游客1047.31万人次,旅游收入81.38亿元。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16.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9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7.86%和120.46%。
一项项改革发展成果,提振了正定人的精气神,更提升着当地群众的凝聚力。
小红帽、红马甲和红袖章,是王金锁必备“三件套”。作为正定县常山红平安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69岁的王金锁和数以万计协会志愿者们,穿梭在正定的大街小巷,义务巡逻、劝说不文明行为。“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咱正定人很自豪,我们必须要继续进行文明洗礼,古城正定的文明形象才能成为一张金名片,吸引更多人到正定来。”王金锁说。
目前,全县已有587支志愿服务队、8.8万余名志愿者共同守护一城璀璨灯火。
如今的正定,历史文化可感可知,百姓家园宜居宜业,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千年古郡的文明之美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