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展览现场,众多观众近距离体悟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妙。有专家现场当起了讲解员,有学生组团前来接受艺术熏陶,也有老人结伴欣赏名画……
这火爆的场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活化利用的一个生动注脚。近年来,为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河北省推动文化遗产融入城乡建设、文旅发展、文化教育,以用促保,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将文化遗产融入文旅融合发展事业中,既要精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要坚持以用促保,让更多文化遗产在融合互动中活起来、火起来。
2023年12月29日,为期八天的红楼梦文化周闭幕。上世纪80年代初,正定县从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筹拍选景中看到商机,积极争取与拍摄方合作,聘请古建专家,根据文学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和建造了这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电视剧热播后,荣国府迅速“走红”,带动正定旅游业发展。
“举办红楼梦文化周,是正定一次新尝试,目的是进一步挖掘红楼梦文化,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业态,让古城焕发新活力。”正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明星介绍。近年来,正定实施了城门保护恢复、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北方雄镇”历史风貌得以有效恢复,“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不仅正定,河北省各地都在将文化遗产融入城乡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事业中。保定市西大街位于保定市中心,始建于宋、成于元、兴于清。沿街商铺林立、熙熙攘攘,随着时间流逝,古街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近年来,保定市启动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以修旧如旧、避免同质化为理念,在古建修复、设施改造、恢复文化业态等方面“绣花”,用修文物的标准修古建筑,打造了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直隶第一街”。很多游客表示,要不是工作人员提醒,很难发现沿街建筑墙体上的青砖是新砌上去的。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于文学介绍,在具体改造上,河北省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像保定西大街一样,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的基础上,坚持最小干预,将文化遗产融入城乡建设,实现老城提升改造同保护文化遗产统一起来,让一大批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日前,记者登上秦皇岛“天下第一关”镇东楼眺望,远处角山长城的巍峨壮美画卷铺展开来,同行的山海关区长城学会会长郭颖介绍,长城把角山、老龙头、山海关古城连在一起,依托长城资源,山海关区建设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长城山海关风景道等8大重点项目,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长城文旅综合展示体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山海关游玩。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动各地相关部门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以开展国家中小博物馆试点为契机,持续培育“十佳博物馆”,已公布的第一批“十佳博物馆”,通过“展板展示+讲解员解说”的方式,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流动博物馆”,将流动展览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文博资源从“藏”到“用”走进百姓生活;推动文化遗产知识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增强青少年保护传承意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去年以来,在全国叫响“北方戏窝子”,举办各类演出2万余场,惠及群众8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