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吉林省也有长城。长城吉林段是我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通化汉长城、唐代老边岗土墙和延边边墙组成,涉及11个县(市、区)。
为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高质量建设,以真实的艺术视角再现吉林长城的独特魅力,8月6日至11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镜头探长城风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高质量建设主题调研活动,邀请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助力吉林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推动长城沿线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实地考察 资源丰富
在公主岭市秦家屯镇戥子街村南,有一条由梨树县入境,绵延曲折的人造土垣,俗称“老边岗”。在老边岗土墙公主岭段,长春博物馆副馆长王义学介绍,2010年,吉林省把老边岗土墙同其他两段长城一起列为长城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部分,并对老边岗土墙做了一次系统的地表调查,并于2015年出版了《吉林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因沿线经过农业耕作区,土筑长城本体受到了侵害,以及所处环境、构筑材料的特点,观赏性一般。围绕老边岗土墙的保护利用,专家一致认为,应以保护为主,深度挖掘价值,完善保护设施。
唐代延边边墙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沿线经过5个市,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烽火台多修筑在边墙沿线的内侧或附近山峰的制高点上。在延边边墙平峰山段、清茶馆段,丰富的生态资源、清幽的自然景色,令专家、学者赞叹。延边边墙包括边墙本体和附属设施,附属设施有烽火台87处、关4处、堡1处。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李强介绍,2010年至2019年,中心在对延边边墙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先后对边墙墙体、烽火台、水南关、微波站关进行了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收获,出土陶器、铁器200余件,廓清了延边边墙墙体、烽火台、关的形制和修筑方式,为确认延边边墙始建于渤海初期提供了实物证据,延伸了我国长城的轴线,丰富了我国长城的内涵,扩充了历史文献记载。
王利是通化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也是通化汉长城保护工作的负责人。他介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通化汉长城赤柏松古城址北墙墙基下。”在王利的带领下,通化县开启了通化汉长城的探秘之旅。汉烽燧线分布于通化市通化县,全长52千米,止于赤柏松古城址,向西与辽宁境内的汉长城连为一体,是西汉政权为经略东北地区而修筑的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化汉长城由12处峰燧、1处关堡、1处相关遗存组成。历经2000多年,仍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当年,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铁镰、铁斧等农耕用具,铁镞、铁甲片等军事器械。”王利介绍。
专家把脉 出谋划策
调研会上,专家围绕保护开发利用、文物内涵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建设出谋划策。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林提出,老边岗土墙要从宣传的角度进行展示;延边边墙平峰山段城墙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可以发动社会组织、学校等开展日常保护;清茶馆段应按照保护方案进行修缮,也可以修建小的配套设施。国家明确了围绕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落实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吉林要将规划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梳理,谋划下一期规划要做的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二级教授吴殿廷认为,长城(吉林段)体现了“保家卫国、众志成城”的意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建设要虚实结合,以现状保护为主。在利用方面,要适当、适度、巧妙利用,进一步挖掘和彰显长城(吉林段)的特殊价值。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白翠玲分享了河北省的典型案例并建议,要虚实结合,在进行本体保护的同时,做好文化遗产展示,促进文旅融合,包括博物馆建设、沿线旅游景区长城文化元素的植入、与乡村旅游互动等;在空间和线路上要进行区域联动,挖掘长城(吉林段)独特的文化内涵,突出长城核心理念与精神。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副主任李哲表示,“延边的风光太漂亮了,看着像瑞士的风光,地形也很像。在保护利用上可以借鉴罗马边墙的做法,通过破坏性小、引导性强的方式,将精华内容展示出来。”
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长城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城(吉林段)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长城遗迹的内涵,对认识长城遗产的多样性、完整性意义重大。吉林境内三处长城遗产,年代跨度大,由西汉早期至唐代,其中,唐代老边岗土墙与延边边墙填补了吉林省长城区域空白与年代缺环;特色鲜明的夯土堆砌、块石砌筑两种营建模式形制,显示出东北古代人民因地制宜的独有创造性能力与整体文化的趋同性,是我国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化汉长城是西汉王朝经略东北区域而修筑的,是探索两汉时期东北中南部民族关系的重要物证;唐代老边岗土墙应为文献记载的“高句丽千里长城”,对研究唐朝历史格局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延边边墙是我国最东部的长城,始建于渤海时期,是探寻渤海政权兴起与发展历程的珍贵实物资料。吉林长城遗迹对深入阐释以吉林区域历史文明为核心的长白山文化边疆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特点,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与新的坐标体系。
“吉林省把规划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以传承弘扬长城精神为目标,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吉林省长城的保护、利用、管理、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使其真实性、完整性获得有效保护与延续,使其多重价值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实现长城保护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互惠共赢。”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吉林省将进一步突出文化内涵、弘扬长城精神,按照“总体设计,统一规划”“保护为主、深化传承”“文化引领,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的基本原则,助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旅游强省、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