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省舞蹈家协会承办的河北省“舞献精彩优秀中青年舞蹈人才大比武”获奖选手及作品展播,正在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上火热进行,截至目前已推出58期。持续三个多月的比赛,600多名省内专业舞蹈人才踊跃报名,连续5个多月进行网络展播,一场大比武背后反映出哪些河北舞蹈发展的新趋势,题材多样的作品中蕴含着哪些创新密码?河北舞蹈如何优化机制栽下“梧桐”,吸引众多“金凤”归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省多位舞蹈界业内人士。
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梗头、推背——快速收回!”前不久,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的专业舞蹈教师路双阳,以选手、学生的身份晋级河北省“舞献精彩优秀中青年舞蹈人才大比武”决赛,接受了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杨勇网上一对一专业辅导。路双阳表示,这场竞技让她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为了加强河北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展青年英才的培养载体,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按照中宣部“新时代青年艺术骨干培养计划”部署,在中国文联指导下,举行了此次大比武活动。“活动共分为三个组别,A组为12岁到17岁的选手,B组为18岁至34岁的选手,C组为35岁至45岁的选手。比赛包括基本功训练组合与作品表演两部分。在表演部分,既有对表演者的考量,也有对编舞者的评分。”河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张新茹介绍。最终,有103名选手从600多名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A组、B组、C组“舞献”最优之星、“舞献”最佳之星、“舞献”精彩之星。
一场大比武活动在全省舞蹈界掀起交流、学习、比拼的良好氛围,也推出了不少优秀人才和作品。“青年舞蹈人才都需要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我们在台上看见的是选手,但他们背后还有教学队伍、编导队伍,他们同样也需要通过舞台演出和比赛不断提升。”张新茹说,组织此次活动也是为我省舞蹈事业储备后备力量。
在此次大比武活动中,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周汉清、聂艺琮、仇毓国、孙乐、郭佳伦、宋昭容、李汐玥、路双阳8名青年教师参演的《爱莲说》《孤独》《河传·春浅》等7部独舞作品和《蜜》《云歌》《走向光明》3部群舞作品参赛,并斩获多个奖项。“收获的不仅仅是名次,更是锻炼师生、锤炼能力的好机会。”多年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会改一直鼓励师生参加省舞协推出的各种活动。她认为,省舞协的众多活动和比赛是青年人才成长的“助推器”。对于教师来说,通过活动和比赛平台能够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在舞蹈创作上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在教学中,青年教师们也能够以赛促教,通过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加比赛能够发掘自身潜能,夯实专业基础,激发他们“比、学、赶、帮、超”的进取态度。
现实题材创作展现时代特色
近年来,观照现实题材、聚焦重大主题再次回归舞蹈创作者的视线。此次大比武活动中,不少获奖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岗南新娘》《指尖的红色旋律》《希望的田野上》《柳编情》《走向光明》《血色挂云山》等舞蹈作品,将现实题材转化为生动的舞蹈艺术。
由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学生表演的舞蹈《岗南新娘》,讲述了“岗南惨案”发生后,当地百姓家家户户的男丁纷纷争相参军奔赴抗战第一线的感人故事。作品融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井陉拉花,运用现代编舞技法构建舞蹈结构,创造出既有传统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舞蹈语汇,受到观众的喜爱。提及现实题材的发掘与艺术转换问题,该舞蹈指导老师、主创之一,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吴杨说,《岗南新娘》的创作灵感来自省舞协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在平山县岗南镇,听当地村民讲述抗战时期“岗南惨案”发生后,120多人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参军上战场的故事,给大家带来极大的心灵触动。回来之后,创作团队马上确定选题,从新娘送新郎上战场这一小切口反映时代,展现中国劳动人民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表现形式上,舞蹈融入了河北民间舞井陉拉花元素,反映出平山人民的质朴性格和英雄气概。
“现实主义的当代视角应该聚焦现实中的人,我觉得这是考验编导认识现实世界的深度。”吴杨认为,现实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对编导的思想深度、高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聚焦现实题材、重大主题,不仅是舞蹈一个艺术门类的创作方向,也是整个文艺界的创作方向。”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副校长王宁认为,将现实题材转化为舞蹈作品,首先应深入生活进行挖掘,聚焦历史深切感悟。而要将这些感悟转化为舞蹈语汇,既要站在历史维度进行感悟,也要站在现实角度重新审视,结合现代审美视角进行舞蹈创作,才能使舞蹈形象的精神层面更加丰满而深邃。
良好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回归
舞蹈艺术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除了发掘培育本土人才之外,走出去深造的舞蹈人才回归同样重要。而人才引进机制的不断完善,环境氛围的持续优化,成为吸引青年舞蹈人才回归的“梧桐树”。
近年来,我省印发了《关于开创新时代全省文艺工作新局面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文艺名家培树工程、中青年文艺人才“秀林计划”等举措。省文联搭建平台、延伸服务,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树计划,专注打造一批“四个过硬”的文艺人才,着力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冀军,努力构建“老中青梯次衔接,省内外交相辉映”的文艺人才格局。
“这些年,河北舞蹈人才的回归现象非常明显,得益于我省良好的舞蹈发展大环境。”张新茹说。多年来,省文联、省舞协不断为全省舞蹈人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促进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营造艺术人才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良好氛围,助力他们在学术上、技艺上不断提升。
只有制造最适宜居住的环境“气候”,才能吸引“金凤”筑巢安家。对此,吴杨颇有感触,她说,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优秀河北舞者“回归”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我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从深圳、天津回来,在河北继续从事舞蹈教育工作”。
2000年考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舞蹈表演专业的王宁,毕业后考到了北京舞蹈学院,学成归来回到母校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工作至今。除了对母校深厚的情感外,这个城市提供的艺术交流平台、文艺创作舞台以及不断提升的文化艺术氛围和不断更新的城市形象,都促使他毫不犹豫地“回归”。他说,在这里能看到艺术正照进城市更多角落,让舞蹈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