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郑梦婷 吴思影)文学致敬新时代。11月20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北京举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齐聚一堂,在隆重典雅的颁奖礼上领受中国文学最高荣誉。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北京举行。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97年,是代表我国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之一,设置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每四年评选一次。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获奖。
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名单中,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获奖。颁奖词为“幽微剔透,沉静隐忍,实现了革命英雄叙事传统的新变。”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建东。
谈及获奖感言,刘建东表示,“虽相对平静,但也非常期待在颁奖盛典上的这种文学庄严感。它让我想到了那些大家熟悉的电影、电视剧的颁奖晚会。我觉得,当文学通过这种形式与大众面对面时,会让文学走近更多的人。它能唤起大家对文学的尊重,对文学的认可和理解,尤其对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和显而易见的作用。”
《无法完成的画像》。
《无法完成的画像》在《十月》杂志2021年第6期刊发,讲述了一位画师应邀为女孩小卿失踪的母亲画像的故事。作品时间背景从抗战绵延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致的艺术表达,塑造出了抛家舍业、忠于信仰的革命英雄形象。该作品发表后,曾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榜,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物转载。
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是对历史的敬意,更是对深埋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情感的呼唤。 2021年,刘建东阅读了大量的党史资料,通过弥漫着硝烟的文字,曾经熟悉的那段历史似乎在他的记忆里复活了。他想起少年时经常去的一个地方——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陵园与家仅有两站地的距离,每年清明时节学校都会组织去瞻仰。曾经,陵园里肃穆的墓园,展馆里一张张青春而庄严的面庞,一个个鲜活的事迹,在他的成长中,产生过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于是便有了写作的冲动,而后就有了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
任何艺术,经过时间的长期打磨,都难免指向细节。“小的时候,我学过绘画,最开始学的时候是从画炭精人像开始的,这是一项极难的技艺。我的老师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他教会了我:细节决定一切。这一点令我一生受益。” 刘建东说,在绘画中,细节是眉毛的弯度,是眼睛的高光,是嘴巴的形状……在写作中,他的耳边仿佛不断回响着当年老师的声音:细节、细节。细节是一个瞬间,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表情……细节是人物传神的灵魂,细节让历史栩栩如生,让情感波澜壮阔。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建东。
“我力图用细节描摹,去重构,去还原。细节展开的时候,才是历史打开的正确方式。”在刘建东的笔下,历史是鲜活有温度的,正如画师对待画像那般,细致又真挚地刻画与描摹革命先烈的形象和故事。“每个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始终相信,只有最敏锐的发现才是真正的现实,只有最真实的感受才是时代的脉搏,只有最熟悉的生活才是历史的起点。”
生命不息,笔耕不辍。谈及未来的作品创作,刘建东有说不完的话,“近期还是会写短篇和中篇,短篇会多一些,目前正在写的是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当老师的一段经历。”刘建东表示,他会将自己的生活轨迹继续拓宽和延展,写与自己的生活、生长经历相重合的,有个性的、温暖的、高尚的灵魂。
作者简介:
刘建东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河北四侠”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全家福》《一座塔》,小说集《情感的刀锋》《黑眼睛》《丹麦奶糖》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孙犁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
名作阅读:
点击链接,阅读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作品《无法完成的画像》 https://mp.weixin.qq.com/s/7o8TyvNO0jHZrYPpXwEk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