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体部署,为河北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晋宇表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切实找准中央精神与河北实际的结合点,将“燕赵大地展现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景象”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之一,明确提出通过五年努力,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新高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巩固扩大,重要河湖水质全面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力有效,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屏障作用有效发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部署,到2027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所有设区市稳定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0%以上并持续改善,国省考断面全部消除Ⅴ类,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京津水源上游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Ⅲ类以上,建成全国美丽河湖。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全国领先。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张承坝上、燕山—太行山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华北明珠”白洋淀荷塘苇海、鱼翔浅底、鸟类天堂美景呈现。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无废城市”集群基本建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框架基本完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建立,碳资产开发、交易和资本化机制初步形成,排污权交易走在全国前列。美丽河北建设的推进机制和工作体系全面建立,生态环境美丽城市、蓝天、河湖、海湾、乡村、田园等创建行动取得标志性成果。
绿色低碳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关乎生态环境保护的本色,也关乎民生福祉的底色。今年以来,河北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坚持巩固提升,蓝天保卫战取得新突破。以设区市全部退出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为总牵引,实施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等7个专项行动。1至10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迈入国家二级标准大关,优良天数221天、同比增加1天,全省11个设区市均稳定保持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后十”之外。
坚持分区施策,碧水保卫战取得新成效。坚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统筹、系统治理,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河湖治理保护。1至10月,全省国考断面优良比例为79.5%,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并持续改善。
坚持风险管控,净土保卫战取得新进步。截至10月底,受污染耕地全部按农时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全省新增1366个关闭搬迁地块纳入监管范围。提前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任务,全省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村庄无害化处理能力全覆盖;农村黑臭水体管控有力有效,保持了动态清零。
坚持改革创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截至目前环保绩效A级钢铁企业累计达17家。以钢铁企业全面创A为引领,带动全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快创A步伐。深化碳减排资产化和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改革,8月23日在承德市举办塞罕坝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金融机构授信签约仪式,41.71万吨降碳产品实现价值转化2460.59万元,常态化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
锚定新目标,省生态环境厅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燕赵大地展现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景象。(河北日报记者马朝丽、贾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