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过,空气中夹杂着各种谷物的清香,又到了二黄河最美的季节。
二黄河是黄河“几”字弯拐弯处一条与黄河并行的人造河。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动员近3万民工,靠着一根根扁担、一只只箩筐、一把把铁锹、一辆辆手推车,耗时3年,硬是在贯穿全灌区230公里的黄土地上,开挖出一条人造河。二黄河的疏通,让河套人民结束了水患中的流离失所,也让“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成为历史。
这条生命之河通过总干渠实现了可控调节和全灌区全域覆盖,经由灌区10.36万条、7级灌排渠(沟)道的接力输送,向灌区输送46亿立方米黄河水,向乌梁素海补水36.4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由过去的547万亩扩展到1100多万亩。资料显示,2021年,巴彦淖尔市粮食种植面积突破544.1万亩、产量达56.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5元,同比增长10.2%,较2012年增长52.96%。
二黄河之美在于它的生态底色,淡绿、浓绿、墨绿,层次分明的绿沿着二黄河大堤向前延伸。刘永和是一名灌区的水利专家,退休后他总爱穿行在二黄河层次分明的百里绿色长廊里。近10年来,总干渠管理局开启保卫二黄河的绿色行动,建成了全长180公里的高标准生态绿化带,累计种植各类树木2000多万株。河道生态环境改善,50多种水生物种、200多种植物物种、150多种动物物种在这里安家落户。
二黄河之美还在于它清澈的水质。“河清海晏”是黄河沿岸人民的千年梦想。这些年,黄河生态治理初见成效,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黄河之水不再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河套灌区致力于“让二黄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启动“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大举措。群鸟云集,鱼翔浅底的景象在这里成为现实。
初秋,二黄河沿岸一派色彩斑斓的景致。灯笼般的红辣椒、颗粒饱满的枸杞果、笑弯了腰的玉米棒子、金盘似的葵花、垂下头的高粱穗,还有成群的鸿雁、白鹭、鸥鹭、野鸭等,它们兴奋地拍打着双翅,鸣唱着一曲秋之歌。绿色长廊里的画眉、百灵鸟似乎听懂了二黄河水的语言,叽叽喳喳地同唱一首歌:“我的家乡有条二黄河,流淌的故事比浪花多。它每天从我家门前流过,流过,滋润着丰饶田畴,掀起绿色的波,荡起一首首幸福的歌,幸福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