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频道 > 文旅动态

硬核科技助力水下考古 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打捞启动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2-09-08 10:37:44
分享: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9月6日,实施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的主作业船“大力号”驶离停泊码头,起航前往长江口二号古船遗址现场,正式启动古船整体打捞和迁移,标志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进入关键期。

  7月6日,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海上预处理阶段作业完成后,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上海市文物局迅速铺开古船整体打捞和考古等各项工作,一方面,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开展古船整体打捞迁移海上作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对近期水下调查发现的文物进行了清理和初步研究,为后续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后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在近几年的水下调查和整体打捞预处理阶段,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已经提取、清理了部分古船相关出水文物。在最近预处理阶段时,古船北部同时发现了船舵和铁锚。船舵的舵杆残长5.6米、直径42厘米,裹有52道宽约7厘米铁箍起到加固作用;舵柄由铁箍将3根木材紧箍而成,最长处约6.26米。铁锚为四爪锚,长3.3米(不含铁环),是目前国内发现较大的古代四爪铁锚,从另一个侧面为长江口二号古船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提供参考数据。

  目前已经清理的600多件出水陶瓷器大多产自景德镇窑,包括“同治年制”款绿釉杯、粉彩二甲传胪图杯、豆青釉碗等。在清理瓷器时,专业人员在一只高60厘米的清同治景德镇窑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中,发现并清理出了50只青花团龙纹杯,为揭秘古船和研究晚清社会生活图景提供了物证。

  此外,还清理出了一批可能产自江苏宜兴窑和福建地区窑口的陶瓷器。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后,文物考古专业人员将根据古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案,围绕古船遗址形成过程、建造技术、航线等课题展开全方位研究,最大程度地发掘古船的科学、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让文物“开口”说话,为世人揭秘长江口二号古船蕴藏的大量谜题。

  此次古船打捞迁移采用的是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在海上现场作业时,将由“大力号”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柱沉箱,把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因此,端板—纵梁框架整体组装是前期陆上准备工作的重点。端板—纵梁框架整体是由22根弧形梁连接形成一个长48米、宽19米的半圆柱箱体基座,其组装精度将直接影响海上弧形梁穿引。

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图片来源:上海市文旅局

  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图片来源:上海市文旅局

  为了海上现场施工顺利推进,项目团队对端板—纵梁框架进行了陆地整体组装。历经50多天的日夜奋战,最终2个端板、4根纵梁共16节短梁完成组装。同时,顺利完成了端板下沉辅助装置调试、发射架组装、管线连接调试、控制室传感器调控、桩筒焊接、吊梁安装等准备工作。

  “大力号”到达海上施工现场后,将实施端板—纵梁框架整体下放工作,随后逐根进行弧形梁的掘进穿引,并完成全部22根弧形梁穿引工作,把古船及周围泥沙、海水包裹起来,形成古船沉箱。

  整个海上作业时间预计花费2到3个月时间,随后将由古船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把总重量1万余吨的古船沉箱同步提升出水,“怀抱”古船沉箱送入“奋力”轮中部开口处,再直接经海上运输,整体驶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坐底,最后将古船沉箱安全卸载。1号船坞将成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永久的“家”,未来在这里将同步开展古船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展示教育。(完)

关键词:古船,打捞,弧形,考古责任编辑:郑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