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玲展示虎头鞋。崔佳栋 摄
缝“王”字、扎虎须、掩鞋口……8月28日,走进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非遗文化体验馆,59岁的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饶阳县虎头鞋缝制手工技艺传承人赵艳玲,正趴在桌前专注地缝制虎头鞋。
赵艳玲自幼受到姥姥的熏陶,对布艺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出来布艺刺绣作品不仅生动,还活灵活现。近年来,赵艳玲带领着当地1000余名留守妇女不断加大对传统布艺刺绣工艺品的挖掘、研究和创新,制作的20多个品种的“虎头鞋”年产万余双,连同手工布马、老虎枕、虎头鞋挂件等一系列手工艺品深受顾客喜爱,产品主要销往石家庄、天津以及香港、澳门等地。2017年3月,饶阳县虎头鞋缝制手工技艺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衡水市饶阳县非遗文化体验馆,放置着许多虎头鞋、虎头枕,还有形态各异的虎头摆件和香包香囊。“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曾是一代人儿时记忆中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习俗。”赵艳玲说。
“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到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赵艳玲说,一双地道标准的虎头鞋必须全部用手工缝制,从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掩鞋口,直到把鞋帮和鞋底缝到一起,一双虎头鞋才算是基本完成。
“一名熟练的手工艺人,制作一双虎头鞋也需要六七天的时间。”赵艳玲称,或许这就是传统“女红”的魅力,一双小小的虎头鞋,既传递了厚重古朴的民俗风情,也容纳了亲人的无限关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