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现实题材佳作不断涌现,频频赢得观众的赞誉。日前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爱奇艺播出的电视剧《警察荣誉》,就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新作。
38集的篇幅里,八里河派出所警情不断,没有什么惊天大案,几乎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八里河派出所,辖区内居民构成复杂、警力不足,在全市160多个派出所中群众满意度排名倒数。八里河的故事,一开篇就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观感。
究竟什么是警察的荣誉?借用剧中派出所所长王守一的一句话:“警察在,社会的防线就在,善良和正义就在。”这表现了警察的职责使命,也反映了群众的呼声。
《警察荣誉》集中笔墨写为维护社会治安做了大量工作的基层民警,写他们苦乐交织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写警民互动中的新情况、基层治理中的新难题。从积怨已久的两个村子回迁到同一个小区摩擦不断、穿警服的年轻警员与自己的父亲在街头推搡引发网络舆情,到居民的电动车连连失窃、网络诈骗案呈现新特点,这些生活中会遇见的事情化作浪花,从细微处照见什么是警察的荣誉,以及警察荣誉的背后。
尽管没有强类型、强情节、强话题,《警察荣誉》依然让不少基层民警深度共情,赢得不少观众的共鸣,从开播到收官热议不断。真实细节和典型人物是其最鲜明的特质,令人难忘。
《警察荣誉》的细节源于我们身边热气腾腾的生活。编剧赵冬苓在创作谈中讲道:“尽管有艺术再创作,但几乎每一件都是我们从生活中‘捡’来的,有些几乎就是原封不动照抄的。”为写好这部作品,创作过《猎狐》《因法之名》等多部法治题材剧的赵冬苓,带着几个年轻人采访了5个派出所和1个刑警队,聆听几十位一线工作的警察讲述他们的酸甜苦辣。年轻人还跟着警察一起值大夜班,观察他们如何处理警情,切身感受其中的快乐和苦恼。只有观察生活的功夫下到位,情节才有真实可信的生活质感。这部剧从民事纠纷到刑事案件,大大小小案件有若干起,观众用弹幕刷屏点赞“太真实”,甚至有民警留言“看剧就像在上班”。创作者娓娓道来、小中见大,那份讲述的从容和自信,就来自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真实素材的精准提炼。
《警察荣誉》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各具魅力的人物。4位年轻民警形象十分典型:机智好学、充满英雄情结的李大为,成长在父辈的光环下、寻求确立自我的夏洁,理论知识丰富却不谙人情的杨树,吃苦耐劳却总是急于求成的赵继伟。他们有年轻人的朝气锐气,有正义感,也有闯劲儿,善于用新知识寻找破案新思路。他们在事业理想与琐碎日常的碰撞中摸索方向,在处理工作与家庭、友情与亲情的复杂关系中磨砺成长。4组师徒关系充满张力,在教学相长的师承中,他们赓续着警察的职责和使命,也点燃了彼此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杨树的师傅曹建军是个引人深思的人物,背负家人期盼、争强好胜的他在前程大好时因酒驾自毁前程,最后用生命履行了入行时的誓言,不仅让剧中人也让追剧的观众不胜唏嘘。作为一部群像戏,该剧无论主角配角,几乎人人有戏。以王景春、宁理等为代表的中年戏骨,对人物的刻画细致精准、颇见力道。剧中几位青年演员的表演也在水准之上,接地气、不浮夸。李大为的父母等配角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实题材创作的难度大,难在要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表达。很多观众评价《警察荣誉》“有人间烟火气”。营造这烟火气的秘方,说到底是尊重生活、尊重艺术规律。尊重生活,意味着尊重生活本身的复杂,不惧怕展现真实生活中粗粝的一面,也不淹没人性中的光芒和力量,善于以更敏锐的眼光发现普通人的不凡之处,以温暖的底色给人以希望。尊重艺术规律,则意味着以艺术创作的标准要求剧本、拍摄、表演各个环节,不偷懒、不取巧,不向套路和惯性妥协。
《警察荣誉》并非十全十美,剧中一些情节的处理见仁见智。那些引起广泛热议的情节,恰恰表达了时代变化对基层治理提出的新挑战:社交媒体时代,公众监督之下的执法如何让群众更满意?如何更好地化解生活中的矛盾,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和平安指数?这部剧创造了讨论的空间,留下思考也留有余味。
当创作走向广袤的生活,我们期待有更多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能力不断进步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进入观众视野。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