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开封朱仙镇和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陕西凤翔、福建漳州等10多种木版年画作为民间美术代表进入名录。
“二十八,贴花花”。过年贴年画是我国年俗。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期,都城开封开始印卖门神、灶马等木版年画,张贴年画纳吉祈福习俗已形成。北宋时,年画作坊遍布开封,大量年画艺人迁至开封城外几十里的朱仙镇。
鲁迅先生曾盛赞朱仙镇木版年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开封市朱仙镇年画生产合作社”“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相继成立,创作了《保卫和平》《婚姻自主皆如意》等新年画。开封博物馆收藏不同时期年画雕版上百块。2005年成立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研究中心”,聘请民间老艺人、美术师、版画家等年画爱好者,研讨如何“活化”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农民创造、满足农民年俗需求、反映农民朴素情感的年画尤具代表性,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吉祥为主题。庄稼和牲畜是农耕时代普通百姓衣食所系,也是家庭财富主要来源,每近新年,朱仙镇家家户户购买张贴场神、圈神,希望神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神农氏田祖师》是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中场神的代表,多张贴于打麦场、农具之上。
开封博物馆所藏榜书《神农氏田祖师》年画由红、黄、绿、紫四色套印而成,画样中神农氏项围树叶,额上有短角。神农氏左手执禾苗,座前放置满盘谷物和铲、叉、犁、石磙等农具,五谷农神形象一目了然。除神农外,画中另有4个人物。持托盘立于神农身后两人应为侍者,是朱仙镇各类神祇年画常见配置;神农座前两位侧坐者为文官形象,可能是配享者。
朱仙镇年画的门画颇著名,除“秦琼、敬德”外,张贴于单扇门的《抱花瓶》是朱仙镇常见小门画,又称“童子抱瓶”。开封博物馆藏万通年画店刻印《抱花瓶》为红、黄、绿、紫四色套印,画样主体是两个怀抱花瓶的盛装仙童,他们的衣带与步伐呈现出活泼灵动之态。右侧仙童所抱花瓶插莲花、莲蓬,寓意连年平安;左侧瓶中插花传说为牡丹,象征平安富贵之意。
通过谐音表意,堪称朱仙镇木版年画乃至中国古代民间艺术极精妙、极有效的手法,常见的以鱼代“余”、蝙蝠代“福”、瓶中插三杆戟寓意“平升三级”等。年画创作使用者多为识字不多的农民,谐音法巧妙帮助他们绕过阻碍,增加了赏读年画的趣味性。我们熟悉的双扇门画《大吉大利》是运用谐音、象征表达美好寓意的代表作。门画两张一套,画面主体为背坐执花童子的雄鸡,以谐音表大吉。雄鸡古时被视为驱鬼辟邪瑞鸟。开封博物馆藏天成老店《大吉大利》由红、黄、绿、紫四色套印。此画极力展现雄鸡衣冠之华丽、身姿之矫健。雄鸡点缀荔枝、日月、如意等,寄寓大吉大利。
生于1926年的郭泰运老人是朱仙镇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1961年加入开封年画社,一生致力于朱仙镇年画的恢复与创新,收徒众多,创作的《包大人》《不忘初心南湖情》等新年画,大受欢迎。传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刻版不保密,但每个作坊都有自己颜料熬制秘方,20多种中草药植物与天然矿物色调配,经过繁琐程序形成苏木红、槐黄、铜绿、葵花青等纯正颜色,并能保证存放久远不褪色。后来这些颜料逐渐被化工颜料所代替。2020年经过反复试验,朱仙镇木版年画最富特色的传统颜料熬制工艺终于全面恢复。近些年,开封博物馆设置了年画印刷体验馆,常年举办“朱仙镇木版年画培训班”“朱仙镇木版年画进校园”等活动。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有了更深的群众基础。
今天,寄托人们朴素美好愿望的传统年画并未过时。创作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年画”,使传统木版年画融入现代生活,涵养文明乡风,还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