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万富翁”到“百万负翁” 徂徕山农民张同利的“旅游梦”
徂徕山西北脚下有条约6公里的盘山路,从山脚往上看,沿着山势曲折逶迤,一头扎入莽莽大山。这条宽5米的水泥石子山路,是该地一位农民企业家筹资近300万修建的。 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成了联系山上山下的生命线 徂徕山西北脚下有条约6公里的盘山路,从山脚往上看,沿着山势曲折逶迤,一头扎入莽莽大山。这条宽5米的水泥石子山路,是该地一位农民企业家自筹资金近300万修建的。而他本人,也从修路之前的身家百万变成修路之后的欠银行贷款150万元。12月29日,记者踩着近十公分的厚厚积雪,深入大山采访了他,得知他和村民正为一个“红色旅游”的梦想而焦灼等待。 有了路,村民告别了以往步行上山的日子 曾经身价百万 “刚开始修路时,他的家里帐面上还有存款100多万,准备给他儿子结婚用的。现在路修完了,欠下银行150多万元的债务未还清。”徂徕村党支部书记聂圣起,说起村民张同利出资为村里修路,很是感慨。 聂书记介绍,2009年,张同利为发展自个儿在徂徕山顶开发的小景点,考虑修一条登山的道路。考虑到村民都很穷困,当时经营砖厂效益不错的他,决定自己出资。当时他的账面上还有100多万元,都是他经营砖厂赚的钱。 修路工程开始后,石料费、运输费、人工费等,都是从这些钱里出,3个月后,路基硬化完成,100万存款也就花光了。后来怕山上的水把路面冲毁了就在路两旁加上了岩石,又把两侧各修出半米路沿,加固道路。由于急缺钱修路,聂圣起、村主任以及张同利3人将各自的住房和樱桃园做了抵押担保,从银行贷款150多万,这才把路修完。 张同利修路其实是逼出来的。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拿自己的钱修路,家里人也不同意,可如果不修路,村子就没有办法发展。” 村民张同存告诉笔者:“没修路的时候,村子里的路很难走,山上的东西得靠肩挑手提才能运下山,既是到了山下也是‘货到街头死’,人家给多少钱你都得卖,否则就只能再挑回山上。”现在,现在情况变了,路修好后,那些买货的人都自己开车上山来买,价格我们自己说了算,不合适就不摘。同样的柿子,原来2角钱一斤,现在2元钱一斤,价格翻了10倍。我们这的柿子全施农家肥,不打药,不用催熟剂,等它自然成熟,口感很好,城里的人很喜欢,所以销路非常好。” 受益最大的要数徂徕村的孩子老人。张同存说:“孩子在山下的徂徕山希望小学上学,来回接送,6公里的路步行要1个小时30分钟,学校8点上课,6点就得从家里走,遇上刮风下雨等天气就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了,孩子累,家长也累。现在骑摩托车、电瓶车半个小时就够了。”老人也是如此,以前山上有人下山看病,要先把病人绑在椅子上,再用两根棍子把椅子架起来,靠人力把人抬下山,一次得2、3个小时,下雪的话时间会更长,现在路修好了,人们下山看病再也不是难事了。 |
关键词:百万富翁,租徕山,红色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