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冀忆·乡愁

城南庄,“五一口号”从这里首发

2018-05-02 15:42:23 作者:长城新媒体集团报纸编辑部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新华日报刊登“五一口号”

     沿着历史的长河朔流而上,70年前,在阜平县城南庄的一个小院儿内,一束红色的电波发往全国各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口号”,使饱受创伤的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948年上半年,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中国所面临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已泾渭分明:国民党的战事已是强弩之末,蒋介石一意孤行的独裁、专制统治将被推翻。共产党历来倡导和致力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新政权,团结合作,一起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愿望和自觉选择。
    1948年3月,在陕西米脂县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决定,为尽快夺取全国胜利,中共中央由陕北迁往河北,以利于指挥全国解放战争。1948年4月1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的中央前委,经山西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

    “五一口号”缘起

    在194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正率领新华社驻扎在涉县的西戍村,具有丰富政治经验和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廖承志,向城南庄打电报询问中央在“五一节”有没有动作?廖承志的这封请示电报引起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党内党外、政治军事等各种因素,认为目前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是到了公开提出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时候了!于是决定在“五一节”以纪念口号的形式向全国发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于是,“五一口号”初稿在城南庄这片热土上应运而生。

    起草修改

   “五一 口号”初稿送到毛泽东的案头,他将目光停留在第5条“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和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此时不免思绪万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救民于水火、追求人民民主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反对一党一派的专制独裁统治,主张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广泛赞同。今天,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自己理想的时候了。也许是想到这些,或许想得更多,毛泽东拿起笔来,将“五一口号”初稿第5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将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划掉,将第24条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样,修改后的“五一口号”,一共23条。
    “五一口号”第5条的修改和提出,表现了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诚意和决心,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奏响了协商建国的华美乐章,标志着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即将进入崭新的时代。

“五一口号”手稿

    “五一口号”发布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史称“城南庄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中共五大书记首次聚首召开的正式中央会议,研究的都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会议开了8天,至5月7日结束。出席会议的除中共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外,还有彭真、李先念、聂荣臻、陈毅、粟裕、黄敬、罗瑞卿等。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讨论中,周恩来指出:提出召开新政协的名称,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是恢复1946年1月政协的名称,但性质和内容都不同了,“五一口号”是行动口号,不是宣传口号,这是今天形势发展的趋势,全国人民的要求。刘少奇在讨论中指出:召开新政协的国际国内形势已经成熟,我们先提政协这口号,可以起口号作用,要争取90%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取得50%以上的拥护是没有问题的,其它任何政党都没有我们这个地位。经过充分讨论,会议决定,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布《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对于即将对外公布的“五一口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十分重视而且慎重。据邓拓回忆:主席亲自把手稿交给他,让他去打印。4月30日深夜,毛泽东亲自审阅了报纸的清样后,第二天,也就是5月1日,“五一口号”就在《晋察冀日报》的头版头条发表。由于当时《晋察冀日报》的编辑部、通讯部就在距城南庄一公里的新房村,所以近水楼台成为发布“五一口号”的第一家报纸,比其他地方的报纸提前了一天。驻在阜平县栗元庄村的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反复广播。5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全文发表。各大报纸也陆续刊登了“五一口号”。

    响应“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发布后,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1948年5月2日,李济深、沈钧儒与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代表对“五一口号”进行了热烈广泛的讨论。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的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马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的陈其尤,中国农工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的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谭平山和无党派人士郭沫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拥护召开新政协。5月7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表《拥护中共“五一”号召告台湾同胞书》。当时在上海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国民主建国会也于5月23日秘密召开常务理监事会议,通过决议,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在广泛开展响应“五一口号”,讨论新政协的活动中,逐渐接受了新民主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一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成为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它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这一历史事件,在民主党派发展史上、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自觉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揭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新篇章。(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列部主任 栗静)

关键词:阜平城南庄,五一口号责任编辑:赵若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