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冀忆·乡愁

“后池百老”唱新歌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 2017-06-27 09:53:3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后池村民在山上植树。记者梁韶辉摄

  太行山深处,崇山峻岭间,一条山路如玉带般蜿蜒向上,通向山坡上的块块梯田。一年前,涉县后牧牛池(简称“后池”)的100多位留守老人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劈山开路、凿石垒堰,用3个多月时间钎凿锤击修出6100米的“愚公路”,唱响了荡气回肠的“脱贫志气歌”。如今,后池老人们又为旅游兴村忙碌着,让这条路一路延伸,越走越宽,越走越美……

  眼下时节,再访后池。上一次到后池还是今年年初新春走基层时,上百位老人正月里不歇年、冒着严寒修建旅游设施的场面通过我们的记述感动了许多人。

从桃花山上远眺后池村。 记者梁韶辉摄

  阳光下,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静谧安详,远处群山上梯田垒垒。“老人们闲不住,这时候都在山上干活呢!”54岁的后池村党支部书记刘留根告诉我们。

  出村,汽车驶入一条沟谷间的土路。路大约可以容纳两辆小车对头行驶。“这就是咱们去年修的‘愚公路’。”刘留根说,这条路当初是作为农耕路来修的,只有3.5米宽,但后池是邯郸市首届旅发大会的分会场,这条路还要建成旅游观光路,所以正在进行二次拓宽,修好了就能走大车了。

完全靠后池老人们用双手垒起的险路。 记者梁韶辉摄

  车在沟谷尽头停下,面前是一面石墙,一条“之”字形路沿墙而上,侧柏点缀路旁,一行醒目的标语“万众齐努力天堑变通途”竖在山崖顶端。“这是我们上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当时最难修的一段路,所有的路基都是靠人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起来的。”刘留根黑黑的面庞上透着自豪。

后池村支部书记刘留根在旧时土路上向记者当时修路故事。 张东保摄

  “你们看,这里还有一段以前上山的路。”顺着刘留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崖前峭壁还有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只能容一人行走。“那时候,去地里干活,除了毛驴能用外,其他只能靠人肩挑背扛。后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老人们只能耕种山下的地,山上的田都荒了。”

  正是为了那些山上的田,留守村里的老人们决定修路。

  2015年12月8日,67岁的老党员刘虎全、64岁的刘士贵、69岁的刘乃分,带着干粮和水,扛着铁锹、铁锤走上了桃花山。从那天起,后池的大喇叭每天早晨都响了起来:“今天谁家有空儿,上山修路啊!”

后池人自己修的耕作路如玉带缠山。记者梁韶辉摄

  冬天的太行山,寒风刺骨。100多位年龄在50岁以上的修路老人成为感天动地的一景:男的负责凿石、搬运、垒路堰,女的挖土铺路。

  别说老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就是一些五六十岁的人,一天干下来,也都是腰酸腿疼。刘虎全在工地上一干就是一个多月,由于血压高加之过度劳累,一次回家途中突发脑溢血,不得不卧床休养。“我把大伙儿动员起来了,自己却躺在床上休息,心里不安生啊。身体好了,我拄着拐也要上去看看!”刘虎全说。

  14户村民无偿提供了修路用地,58岁的村民刘竹林还贡献出自家的三马车,每天到工地拉石头、运土,车辆维修、加油都是自掏腰包。

  “后池百老”不等不靠修脱贫路的事儿很快感动了整个邯郸。市、县两级都伸出了援手,不仅帮助他们硬化了上山路,还为后池修了环村路,拓宽了出村路。

  有了路,后池的致富经就好念了。到2016年底,后池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

  “尝尝吧,这是我们自己种的金花葵!”村民刘拥军用金花葵给我们沏了杯水。他告诉记者,去年路修好后,县林业局组织了技术人员对这里的土壤土质条件进行了考察,提出了种植规划。除了花椒、核桃、柿子外,又教他们种木香、芍药、金花葵等中药材。“每亩地能多收入100多元呢。”言语中,刘拥军对村里的老人们充满了感激。

  老人们的干劲也感染了在外打工的人。一直在外面钢铁厂工作的刘李平去年回村参加了修路,之后就没有再离开,在村子里成立了农业科技公司,开始养驴、养鸡,流转土地搞种植。“村里老人们这股劲儿,真让人服气。有了路,就盘活了我们祖辈留下的梯田,我们也能赶个时髦,搞搞生态农业了。”

后池村的梯田。

  在过去的一年中,后池累计整治荒废梯田2000余亩,造育林坑60万个,已栽植侧柏25万棵。今年,他们又种植了600余亩桃树、近1000亩桃杏涵养林,建设了桑椹、葡萄、樱桃等品种繁多的采摘园。“林山、药谷、果园、花海”的景观正在形成。

  夏日炎炎,桃花山上红旗招展。爬上山坡,只见一群老人正在挥镐扬锹,垒石种树。64岁的李二魁告诉记者,“县里领导跟我们说,要把这里的梯田变成‘七彩梯田’,搞旅游。我们搞不了什么开发,但出力气种树,让山更好看,让外面的人愿意来,咱这把老骨头还能干!”

  “你们看,对面那山上正在修的路,我们叫它‘梯田天路’,一直通向王金庄。‘山高坡陡、石厚土薄’的涉县梯田如今已经进入了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与核心区域王金庄的梯田连起来,发展旅游,这后池人一辈辈开辟出来的梯田,就不再仅仅是糊口的土,而且是发家的财。”关防乡党委副书记张东保说。

  为发展旅游,后池除了进行大面积绿化外,还建设了村口标识、雕塑、石磨、石碾、辘轳、愚公广场等景观设施,修复15个老宅院落,开办了30多家农家乐。“今年五一,有位澳大利亚人听说我们的故事就找来了,看到我们的民居、梯田,特别兴奋,还专门拍了视频,邀请他的朋友们来。”刘拥军说。

刘魁根站在屋外,琢磨着自己的农家乐。

  走进愚公广场边上的一处农家乐,60多岁的刘魁根乐呵呵迎了出来。他的孩子都外出工作了,最远的在非洲干活,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房子空着,就办起了农家乐。“开这个农家乐,让这个小院添了人气,我们的收入也多了一份。”

  涉县今年已将后池列入精品村重点打造,除县级融资平台新列支1000余万元继续予以支持外,还将积极鼓励村民筹资筹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我们在山上的树坑里撒了格桑花种子,再过一个多月,就能看到满山坡的格桑花和绿树、梯田在一块儿的美景了!”想到不远的将来,植绿的老人们说,所有吃的苦、流的汗都值了。

关键词:涉县,后池,旅游

责任编辑: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