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精彩旅游 >> 今日看点

灵山显“灵”:带动村民致富,步入经济快车道

来源: 中国江西网 作者: 2017-03-09 13:45: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灵山规模之巨大,气势之雄伟,形态之独特,世间罕见,被誉为“中华龙脊”。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灵山,从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到管理,也历经了逾十年的时间。近年来,灵山积极整合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景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真正实现集体增效、百姓增收。

灵山龙脊花相伴

  日前,中国江西网记者走访灵山,赏灵山美景之外,还发现了几类别样“风情”。依托灵山风景区资源,从“绿化工程”转战“生态农庄”,打造绿丰实业的陈英智;热爱文学,远嫁他乡,对灵山的感情从“失落”到“迷恋”的展区负责人吕亚芬;酷爱户外运动,怀有一个背包走天下的“驴友”情怀,从“打工仔”到“农家乐老板”的陈建平……他们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走上了安家致富的道路。这是灵山显“灵”,还是灵山“发展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致富”的真实缩影?

  陈英智:做实业,求共富

  一边是倒影着夕阳余晖的鱼塘,另一边是种有葡萄、水蜜桃、杨梅、蓝莓的采摘园,陈英智走在田垄上,脚步轻缓,神情闲适,身后的大黄狗摇着尾巴走走停停……早几年前,主打工程建筑事业的陈英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开起农庄,做着和旅游有关的事业。“以前是以工程建筑、道路绿化这一块为主的,但灵山开发后,游客陆续进来了,就想到要借助灵山的资源打造一个集观光和采摘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庄园,所以从2014年开始,至今三年多,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陈英智双手交放于身后,颔首轻言,和绿丰庄园有着相同的安静,就好像他走过了一段静悄悄的创业时光。一身简装,说话声音低而有力,陈英智说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不仅是要引流灵山之水打造露天泳池,游客可以乘皮划艇戏水,可以在水上搭建的小木屋里休憩,还要继续投资,用三年计划来完善绿丰庄园,用五年计划丰富绿丰家族产业,当然,还有陈英智所说的“父老乡亲”。

绿丰庄园外景

  2014年伊始,绿丰庄园进入了投资和创建阶段,陈英智和他的两名合伙人邀请了左溪村以及附近村庄的村民来帮忙。绿丰生态农庄总占地200余亩,茶油基地、有机蔬菜、鱼塘、有机果园、餐厅、民宿、户外亲子活动基地,“我们想要打造一个小型的生产链,来这里,吃喝玩乐,全绿色、全生态,自产自销,这也是我们农庄日接待能达到五、六百人的原因。”在陈英智看来,“有机”和“绿色”是绿丰实业的根本,也是永恒的目标,更是绿丰带上村民致富的有效途径。陈英智租赁村民的田地,并返聘他们来庄园务工,一年下来,一户人家的收入也有个四、五万,但在陈英智心里,这只是“绵薄之力”。 “灵山资源丰富,但不像江西其他景区开发的那么早,它开发虽晚,但发展很快,我相信今后再有个三五年,灵山还会有大变样。根据未来的发展形势,我们会不断调整绿丰实业的结构,扩大或者维持现有规模,要稳打稳扎,一步一步来,让百姓受益,才是我们做企业最本质的目的。”陈英智脸上泛起了认真的神情,在他看来,目前做的远远不够,即便绿丰实业还处于投入阶段,但每一位付出劳动的村民都获得了应有的报酬,“去年发放工资达200余万,庄园的盈亏没算,我们虽然做的小了点,但是实实在在的,村子里的几十户特困户,我们每年都会发放柴米油盐和慰问金。”

  “靠山吃饭”,是灵山附近村民最常用来形容自家状态的词语。曾经,灵山是一座“野山”,虽资源富饶,但严重遭到破坏。如今,灵山是一个宝地,不仅风景怡人,还养育着依山而生的人。

  吕亚芬:“灵山是我的家”

  “来,各位嘉宾,这边请。”初见吕亚芬时,她正忙于自己的工作——灵山名胜风景区展厅负责人。这位80后的宝妈梳着一头利落的马尾辫,带领嘉宾参观展厅时,嘴角眉间都是笑意。待她完成接待工作,一边娴熟地泡起茶,一边无限感慨地说起自己的“故事”来。

吕亚芬在展区接待中

  本身从事餐饮和茶艺工作的吕亚芬,因与丈夫结识而嫁到灵山附近的左溪村,这一“嫁”,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改变,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大变样。“刚嫁到这里来,灵山还没有被开发,以前在我家乡的现场,到处都是人,人情味也很浓厚,但这里不仅是是交通闭塞,更多是人的思维闭塞。”吕亚芳觉得,久居山中的村民,让在城市里工作过的她产生了很强距离感,即便她后来还从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依旧没有实现她对自身的价值要求。

  几年后,灵山景区的开发及对外开放,让吕亚芬的生活真正的接近她的“理想”。热爱文学、健谈、做过服务、有茶艺经验,这些优势让吕亚芬在一次偶然的招聘中,顺利成为灵山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里,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做好展厅的接待和讲解工作,有时候也会上山做导游。”别人开始羡慕她,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家门口上班,工作与家庭可以兼顾,她自己也很是满足,不仅在工作上游刃有余,在教育孩子上也很有一套。“虽然我们没有双休,不能陪孩子,这是一个遗憾,但是我每周一天的假期都会到孩子的学校去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近况……”

  远嫁他乡,没有人烟味,寻不到知己,起初的失落感在吕亚芬心中渐渐消退,她说出来的话、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恰如她所言,是有了“自我价值的体现”。说到灵山,她是无比喜爱且无限感激的。“灵山是一座有文化的山,多少文人墨客来这里写诗、修道,作为道教、佛教的圣地,灵山是有它自身的魅力的。”吕亚芬回忆起曾接待过的一名从北京来的画家,陪同三天,临别时,那位画家对她说“看得出来,你非常喜欢灵山,因为从你的眼睛和神情是看得出来的,你在讲解时眼睛里是放着光的。”吕亚芬回答:“当然喜欢,灵山是我的家啊。”

  陈建平:从“打工仔”到“老板”

  灵山作为景区对外开放,引来无数游客前来玩赏,“农家乐”自然也随之发展起来。作为一名爱好户外运动的资深“驴友”,陈建平曾经也多次跨上背包、远行和游走他乡。

  一栋三层的独立小别墅,可能是有着对外开放的“农家乐”属性,在装潢上显得有几分雅致。一楼是自家住宿,还有接待用的餐厅,二楼以上便是供游客住宿的房间,共15个,与酒店的配套设施相同,一应俱全,看起来干净整洁。陈建平介绍,目前经营的农家乐主要是在携程等互联网平台上销售,价格平均在158元一晚。每逢周末,就是农家乐的“旺季”,他会请村子里的乡亲来烹饪农家饭,根据顾客需求,准备不一样的食材。“打糍粑、烧烤、举办篝火晚会、去菜地里采绿色蔬菜等等,只要是客人想要体验的,我们都尽量满足。”

  曾经在浙江服装行业打工的陈建平,因为灵山的开发和对外开放选择留在老家,并开起了农家乐。从陈建平所描述的目前生活状态来看,他是喜欢且充满幸福感的:平时打理屋前的一大片菜地,梯田状的蔬菜地里,满眼皆绿;闲时带驴友爬爬山,灵山共72座峰,无一不被他登过;接到游客的订单,就从食材、人员、接待等方面开始着手准备……没有统计过收益,但“肯定要比打工强多了,也有了更多的自由”,陈建平说。

  即便目前经营的农家乐还达不到陈建平预想的效果,但在他看来,这只是刚刚起步,灵山还在不断地发展,“农家乐”也要逐渐向“民宿”转型,从打造民宿的标准来看,陈建平坦言:“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我都在慢慢学,这些都是我以前在工厂里学不到的,也是灵山带给我的。”

关键词:经济,贫困,旅游

责任编辑:林墨